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广播 > 正文
“校园之声”广播站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周末新主张
【作者】校园之声      【日期】2012-05-25 12:40      【点击】

          周末新主张》 片头 

                                         (背景音乐《summer》)

Z:大家中午好,今天是2012年5月25号,星期五,农历四月初五。很高兴又与大家相约在每周五的同一时间,我是张培。

X:我是丹迪,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这个周末的天气情况

5月25号,星期五,阵雨  最高温度18℃  最低温度14℃ 

5月26号,星期六,多云 最高温度22℃  最低温度7℃    

5月27号,星期天,多云  最高温度25℃  最低温度18℃                   

以上信息来自中央气象台。

Z: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一些诗集和一部文艺的小清新电影,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音乐《记得 》】

   (背景音乐《一个人的手风琴

X:阅读是打发闲暇生活的一种乐趣,而读诗、品诗更是一件有诗意的事情。

语言,是思想的交流,诗歌,却是与灵魂的对话,诗人则是在智慧沙滩上,剪去螺贝的稚童。

Z:好的文字有着水晶般的光辉,仿佛来自星星。一个人如果达到相当年龄,还不失赤子之心,经风吹雨打,方寸间还能诗意盎然,他是得天独厚的,他就是诗人。诗人之所以异于非诗人者,不在于他的笃于伦纪,而在于他的发乎性情,沉郁顿挫。

X:灵感是风,在它所到之处,总会飘落些许美丽的诗的花瓣,那些最好的诗篇,是诗人在霞光普照的清晨,用生命最甘美的汁液写下的,来自欢乐的飘逝或对幸福的向往。灵感也是诗人对于外界事物的一种无比协调、无比欢乐的遇合,是诗人对于事物的禁闭的门的偶然开启。

Z:诗,永远是生活的牧歌。诗人笔下那些灵动与智慧的文曲乐章,来自至净至美的灵魂国度。德国诗人荷尔德林告诉我们“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的栖居于大地上”,他揭示出“诗意”是人类日常生活的一种可贵的方式。我们更应感谢,诗人的灵感为我们带来的诗意生活

X:然而且看当下,不少人在忙忙碌碌中人浮于事,利禄功名中苦心经营、唯唯诺诺,丧失了自我。倘能在闲暇时读读下面这些诗歌,汲取智慧,健全人格,当能使人的胸襟像花似地展开!

Z:首先给大家介绍的是一部来自惠特曼的《草叶集》

《草叶集》是19世纪美国作家惠特曼的浪漫主义诗集,共收有诗歌三百余首,诗集得名于诗集中一句诗:“哪里有土,哪里有水,哪里就长着草。”诗集中的诗歌便像是长满美国大地的芳草,生气蓬勃并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它们是世界闻名的佳作,开创了美国民族诗歌的新时代。作者在诗歌形式上有大胆的创新,创造了“自由体”的诗歌形式,打破了传统的诗歌格律,以断句作为韵律的基础,节奏自由奔放,汪洋恣肆,舒卷自如,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和无所不包的容量。

T: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的是《叶芝诗集》

《叶芝诗集》的作者是威廉.巴特勒;叶芝爱尔兰著名诗人、剧作家散文家,1923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诗人艾略特曾盛赞叶芝山谷“当代最伟大的诗人”,本书包括正式结集的全部标准版的叶芝抒情诗的中译文,共计374首;并附有详细的注释,以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当你老了》就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在述说着一个无望的爱情故事的同时,也隐喻了英国和爱尔兰的关系。现代人的爱情,已经越来越淡忘最初的执着和永恒。“快餐”爱情,“天亮说分手”式的爱情比比皆是。越来越多的人面对爱情已经倦怠。

Z;《当你老了》所表述的爱,是一份泪中含笑的爱,绵长、炽热而又纯真,试问,现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够经得住这么长久的爱的煎熬呢?而当初的叶芝,不论岁月怎样变换,无论空间怎么转换,不管欢笑还是悲愁,他始终执着的爱着的,是那个唯一的,让他怀有朝圣般心境的人。时至今日,叶芝的诗歌,依然让我们感受到爱尔兰幽远而湿润的土地上,有一个味爱情而伤感而迷离而挣扎着的灵魂。

【音乐到不了 》】

  (背景音乐《印记》 )

X:如今在电影界流行一种小制作电影,它不娇柔不造作也不拜金,给人一种清新感,讲述的大多与小资、文艺、小日子、小感情有关,这就是文艺片。多是导演或编剧随心而动所拍,并非刻意取悦观众,只是单纯的地想通过银屏将自己内心的美好和精致生活,与观众们分享。倘若观众能够感同深受或者哪怕只有那么一点点共鸣,或有“眼前的画面似曾相识”之感,他们也会很欣慰。

Z:然而,我们就是喜欢这种电影,喜欢它的真实,即使被现实刺痛的厉害;喜欢它讲故事的认真,即使是摄像头多么的晃动情节多么的伪记录片。喜欢它清淡甚至虚无缥缈的配乐,即使是有那么几个瞬间大脑会恍惚掉,但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更像是在身体力行。更喜欢它那种欲说还休的感觉,那是一种需要慢慢咀嚼才能体会的含蓄美,是生活的体验,也是时间的积淀。

X: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部这样的电影:《听说》

《听说》叙述的是听障选手的家庭生活和爱情故事。影片讲述的是一位阳光男孩黄天阔和自己的父母经营着一家便当店,某天,他在为听障游泳队送便当时邂逅了清纯美丽的姐妹花——小朋和秧秧。 

Z:爱情和梦想都是很奇妙的东西,不用听,不用说,不用被翻译,就可以感受到。在没有这部影片,我一直好奇,一部70%由手语构成的电影是如何吸引和感动这么多观众的,而导演又是如何让无声的场景变的不沈闷呢? ~

X;很难用简单的话去定义《听说》,说它是在讲述梦想,笔墨并不象一般的励志片那般浓重说它是在讲述爱情,男女主角的互动并不像是在恋爱说它是在宣扬亲情,天阔父母对儿子的爱,秧秧和小朋的姐妹情又似乎不是全片的主旋律.

Z:但在我看了两遍之后,却突然发现一件很妙的事,就是爱和梦想的主题已经渗透在《听说》的每个细节中。

X:秧秧的MSN名字小绵羊车牌上挂着的“请叫林小朋第一名”的牌子、绣着加油口号的旗帜,家中没有阻隔的空间,滚动的闹表,会闪红光的门铃 秧秧对姐姐的爱,很让人动容。她可以不停的去打工,可以不吃饭,但只要看着姐姐努力的自己的梦想前进,她就感觉很满足。当小朋推倒她 质问她为么要偷走她的梦想时,她眼中闪过的惊讶和受伤让人很心疼,她是多么多么努力的希望能看到小朋完成自己的梦想啊。

Z:可身为姐姐的小朋心里又何尝不痛?看着自己的妹妹为了自己放弃了这么多的东西,那种自责和无力谁又能体会。那段坐在沙发前激烈的用手语对话的场面让我们都感到非常的震撼。是谁说只有有声的语言才能最强烈的表达情感?为会让我们觉得他们的眼神,泪水,手势比任何语言都来的更有力呢?安静的房间里,手掌拍打的声音显得更加突兀和激烈,一声声击打在心里。这样的亲情,如何能叫人不为之动容?

X:天阔的父母,绝对是这部影的亮点。朴实的家长,天下所有父母那般疼爱着自己的孩子。不善言辞,只能用“另类”的方式关心他们的宝贝:退回来的7个便当必须由天阔全部解决,其实只是为了让他多补充点能量塞给他的钱,为了让他快点走出“失恋”的阴影;主动提议去学手语为了表示他们接受天阔的选择。

Z:当然,看过电影的大多数人也许和我一样对那段“秧秧见家长”印象特别深刻吧。第一次看那段的时候,眼泪还来不及掉下,嘴角已经上扬。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家庭,多么善良的一对父母。我们先不去讨论他们为了迎接秧秧的到来隆重其事的打扮,光是从桌上每种水果都多了一对眼睛就能看出他们的用心:谁说一定要说出来,一定要听到,用看的,同样可以感受到爱。两位老人家一页一页的翻着准备好的对话本,介绍自己,也“推销”着天阔,煞是可爱。他们真的不在意这个女生听不见不会说话吗? 

X:当然不是,天下哪个父母会主动希望自己的儿子娶个残障人士呢?只是,对儿子的爱让他们愿意去接受这个儿子深爱的女孩,甚至愿意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她,愿意为了她学手语。这样的努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吧。这样的爱,你同样不需要说出来,用眼睛,用心灵就能听到,感受到。虽然最后发现一切都缘于一个美丽的误会,但如果没有这个误会,也许就不能如此深刻的感受这份美好。

Z:天阔,一个开朗乐观的男生,彭与晏很适合这个角色。他用他特有执着和热情影响着秧秧。第一眼看到那个跑起来很像水鸟,笑起来很甜美的女生时,她大概已经喜欢上她了吧。他不在意她不会说话,却害怕她不理自己。他用自己的行动向秧秧证明:不能听,不能说一点问题都没有,我用双眼,让你看到我对你的爱。他也确实做到了,还记得天阔爸爸问他们不说话怎么谈恋爱,他们相视一笑说出“我们不是用谈的,是用比的”。

X:游泳馆偌大的空间里,秧秧独自坐在泳池边发呆,天阔悄悄站在她身后的表白让人动容“他们会透过双眼看到我对你的爱”,虽然他是因为知道秧秧听不到才敢大声在她身后表白,虽然面对着她他比出的又是另一番话,但他的真心却真的打动了所有人。秧秧得知一切之后的震惊和感动,那缓缓流下的泪水又让我眼眶湿湿的了。

Z:梦想,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如何坚持梦想,如何完成梦想,很多人都在想都在问。小朋的放弃何尝不是一种坚持呢。为了顺利完成梦想,她可以选择重新开始,再等待4年,为了她的梦想,为了秧秧的梦想。问问自己,这样的牺牲和坚持,你能做到吗?

X:最后,想说的是,《听说》这部影片真的带给我很多正面的力量,里面藴涵温馨,坚定,还有满满的爱让人可以回味很久。相信爱,坚定信念,为了梦想,为了爱,为了这两种奇妙的事情,请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生活吧。

                         音乐《好听  

Z: 好了,伴随着这首好听歌曲 我们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下周五同一我们时间再见。


                                                               本期责任编辑:蒙松林老
                                                                 编播: 张培  谢丹迪
                                                                   感谢导播: 罗辉

【责任编辑】罗辉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