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广播 > 正文
“校园之声”广播站2011.3.30星期三金色阳光地带
【作者】佚名      【日期】2011-03-30 21:24      【点击】


总片头

“金色阳光地带”片头  背景音乐:紫竹调  共 4分 03

纪:每年的清明前后,便是春茶的采摘旺季。采茶、购茶、观茶艺,全国各地的采茶节已经陆续开始。假如你是个爱茶人,请跟随今天的金色阳光地带一同走进茶产地去喝上一杯飘着清香的春茶,那是何等的惬意。

“城市漂流”片花  背景音乐: 采茶舞曲

赵: 阳春时节,正是品茗的好时候。在品茶的闲暇中,也让我们加点动感元素,游走在青山绿水间,徜徉于馨香氤氲的茶乡,和茶农们一起背着竹篓,在田园里体验一把摘茶乐。此外,和茶农杀价也是乐事一桩———自己挑拣最新鲜的第一手茶,这比从市场上选购有意思多了。难怪欧阳修早就说过:“纵情山水间,茶亦能醉人”。

 【清香绿茶之旅】

  今天的第一站是杭州的梅家坞

  细品农家自产的龙井茶

  这个时节,杭州龙井让爱茶人魂牵梦绕,西湖岸边茶馆间间,梅家坞村茶社连连,泡在西湖龙井里的时光,感受满满氤氲的江南温情,眼见着浅绿茶叶在水涡间慢慢舒展,从容享受着属于杭州人的浅淡生活。“

 在梅灵大道旁的梅家坞茶文化村,深藏在绿水青山中。茶山翠绿清新,路边茶社连着茶社,清澈的小溪流经秀丽的江南民居,淡雅清新的茶香四处流溢。几个好友围着一张方桌,看着师傅就在家门口,亮出一口大锅,把碧绿的茶叶“噌”地倒进锅中,手起锅落间,龙井便已经炒好。只见他们用牛皮纸包好,放到装有石灰的瓮内,原是为了去新茶气味。在茶园表演区还可以看正宗的茶艺表演。

每逢假日,更是热闹。若不早点来到,想要找个位子品上杯龙井,也相当困难。要想买回一点做纪念也并非易事。但漫步在油绿茶园中,呼吸清爽茶香,确是休闲。

 联游:在梅家坞茶文化村中的周恩来纪念室一直都为大家所称道,在里面可以看到周总理和董必武、陈毅等人的珍贵史料、照片。同是历史景观的礼耕堂,依然维持着晚清时的风貌,格外大气。如果茶喝多了有点饿,还可以到小牙坞吃吃当地的农家菜,然后沿着小溪散步,满山遍野的茶园和桂花树让人迷醉,甚是写意。

  出游小贴士

 美食:茶瓜子、龙井虾仁、清炒竹笋、焖炖牛蛙、椒盐田螺等特色美食值得一尝。

  交通:到达杭州后乘坐公交游4线到梅家坞。

  住宿:周边有酒店,但杭州中心比较多。

背景音乐: 山茶花   20秒进  共3分 36 

李: 我们的第二个茶园是四川峨眉的雪芽生态茶园

  我们要推介的茶叶是雪融芽生

  清明节前,白雪消融,嫩芽初长,峨眉山的上万亩嫩绿澄亮的雪芽掩映在一片古树中。尤其在清明前后20天左右,还能遇见一群茶僧们,背着竹篓开始采摘“佛茶”雪芽。可以请教资深的茶艺师傅,学会如何用拇指和食指,把最嫩的茶心安全摘下来。炒茶同样有趣,鲜嫩的茶心在师傅手里翻来滚去,一会儿清幽茶香便香暖四溢。还有精彩的茶艺表演看。

  但最舒服的莫过于在采茶“劳动”后,泡上一杯香郁雪芽,跟茶农们学习泡茶秘笈。或是静看山上秀丽风景,末了还能从小摊上捎上几筒简装绿茶,带回家慢慢品。

  联游:从峨眉雪芽生态茶园往东北方向走,一道蜿蜒的青石古道通向已有数百年历史的黑水寺,参天的千年银杏矗立在旁。再沿着古道前行,便是拥有御赐茶园的万年寺,数千亩茶园可一览无遗。若想一尝极品茶,还可以登上大峨寺前,取其神水阁中的清澈泉水“玉液泉”泡茶,尝寺庙里的斋菜,体味浓厚的茶文化氛围。

  出游小贴士

  美食:牛华豆腐脑,夹丝豆腐干,甜皮鸭,跷脚牛肉,豆花饭,峨眉雪芽茶糕点等。

  交通:到峨眉山极为方便,游客可选择航空、铁路、公路到达。

  住宿:山上有酒店,也有民宿。

背景音乐:太湖美   29秒进  共3分11秒

孔:接下来跟我一同走进苏州洞庭山 问绿碧螺春

  历代文人墨客赞誉碧螺春的题咏不胜枚举,最名贵的碧螺春出自苏州吴中洞庭山,清代著名文人龚自珍赞曰:“茶以洞庭山之碧螺春为天下第一”。此季到洞庭山,一定要品品最为珍贵的碧螺春“明前茶”。

  洞庭山位于太湖东南部,由洞庭东山与洞庭西山组成,东山是伸入太湖之中的一座半岛,上面有洞山与庭山,故称洞庭东山;西山太湖里最大的岛屿,因位于东山的西面,故称西山。东山与西山隔水相望,因此,也被统称为洞庭山。

  在碧螺春茶园,还有一大看点,就是可以看到著名的茶、果间植区。碧螺春的种植,与其他茶叶不同,碧螺春茶树需与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等果木交错种植,根脉相通,茶吸果香,花窨茶味。徜徉其间,在赏茶的同时,你还能看到百花齐放的景致。

  联游:在东山有著名的雨花胜境、西山有缥缈峰景区,这些休闲旅游区依山傍水而建,四周涧水潺潺,茶园片片。游客在这里可参与采茶、拣茶、炒茶等体验式活动,也可以品茶、垂钓、骑马、吃农家饭。

  出游小贴士

  美食:茶叶入馔,自古有之。恰逢苏州特产碧螺春,碧螺虾仁用碧螺春的清香茶汁做调料,与河虾仁一起烹调而成。河虾的鲜与茶的香互相缠绕,别具韵味。

  交通:上海方向:沪宁高速→正仪枢纽→苏州绕城高速→东山互通下→越湖路向西→环太湖大道向西南(或越湖路向东→东山大道向南)→东山。

  住宿:太湖周边有众多度假村与酒店。

    背景音乐:月牙泉   共 448

刘:甘肃文县 陇上茶叶北方爱

  素有“陇上江南”之称的文县,一片高山密林,隐藏于烟雨迷雾中的茶园也变得神秘起来。在马家山村的高山茶园里,茶树翠绿成海,与周围的翠竹、发嫩芽的大树、金灿灿的油菜花等相映成趣。而李子坝的茶叶更是多种多样,裕河毛尖、李子坝龙井、御泽春等应有尽有。

  每年的采茶节更是热闹。热情的白马藏族乡的白马人会载歌载舞,各种表演如茶壶嘴茶艺、快板茶小品等总是吸引了密密的几圈人。但说到最刺激的,莫过于压轴的“新茶拍卖会”。十里八乡各家茶农都把藏家之宝献出,让大家开开眼界。因为茶园纬度较高,因而茶叶长得也特别慢,所以文县的茶叶比南方的都要肥厚,香味更浓,是名符其实的“北方茶”。

  联游:文县高山密布,江河纵横,珍贵的野生动植物特别多。秀丽的羊汤天池、清澈壮美的碧口水库、难得的大熊猫驯养场还有奇绝秀美的黄龙寺等,都足以让人大开眼界,难怪被称为北方的“西双版纳”。它还是有名的“千年药乡”,在这里种植了不少重要的中药材。

  出游小贴士

  美食:兰州拉面、炸羊尾、高担酿皮、浆水面等。

  交通:国道212线从文县东西贯通,两条省道和十多条县乡道路与国道连接。

 住宿:当地少民宿。市中心的宾馆、酒店比较多。

背景音乐:情深意长    17秒进  共 3分48秒

赵:接下来进入我们的【醇厚紧压茶之旅】

  代表茶:云南普洱

  位置是在普洱市景迈芒景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古茶树成林的美丽景色。

  从景迈到芒景,会有一种错觉:一直在深山树林中行走。然而认真细看,会发现在碧绿古茶树中却又依稀坐落有几间房子,沿路满是晾晒着的茶叶,一切和谐自然。苍劲的古茶树从山底一直往山腰延伸,一般都有三四米高,最高的一棵已经达到43米。宽大的树腰要十数人方能合抱。由布朗族人和傣族人从千年起便栽培的茶树,如今已是密密匝匝的古茶林了,让人叹为观止。

 采茶的姑娘们多是十来岁,只见她们背着竹篮,十分灵巧地爬到树上去采嫩芽,一棵树同时站三五个人也不成问题。这种摘自千年古茶树的茶叶,肥嫩柔软,经过加工后气味更是芳香浓郁。

 联游:景迈村是布朗族人的聚居地。他们依然保留很多传统习俗。能歌善舞的族人,总会很热情地为你献上一支舞。当月亮升起,你看到一个小伙子怀抱三弦时,那就是他们的“串姑娘”方式了。若碰巧你在“茶祖节”来到景迈,还能看见身穿长衫长裙的布朗族人拜祭祖先、茶魂,然后围成一圈,跳起他们的舞蹈,好不欢乐。

  出游小贴士

  美食:当地的布朗族盛行“腌菜”。布朗族采摘古茶树上的嫩芽,用竹筒腌制一段时间后食用。是十分独特的一道似茶非茶、似菜非菜的美味佳肴。

  交通:澜沧县惠民乡景迈村,市内打的很方便。

背景音乐:Lisa Lynne - The Light & the Longing

   台湾阿里山 高山茶正好

我们的最后一站就定格在美丽的阿里山了。

 阳春三月,在云雾萦绕的阿里山上,正是采茶的好季节。凉爽的气候和高山的环抱,使得阿里山的高山茶分外醇甘。每年三至五月,在瑞峰的茶园上,是一片墨绿的茶海。无论是在蜿蜒小径还是观日峰的顶端,映入眼帘的都是浓浓绿意的茶叶。走到哪都能看见背着茶篓的茶农们,十分熟练地摘取茶叶幼梗部位的茶叶精华,即使是在悬崖峭壁也见他们如履平地。

当地的茶艺表演同样让人印象深刻。从温壶、置茶、闻香、品茶、奉茶,一连串动作都相当优雅稳定。只见她们目不转睛,相当专注。让旁观的人也格外肃静,生怕打断了她们的思绪。

联游:在台湾,如果想看美丽又大片的吉野樱,通常得到阿里山这样的高山上。然而,只要跨上单车骑向淡水,绯红粉白的山樱、吉野樱便会在樱花大道与天元宫之间,成排列队高唱迎春曲……粉粉的樱花配上天元宫的东方寺庙建筑,构成了一幅中日混搭的风情画,令人叹为观止。

出游小贴士

美食:高山蔬菜、山葵豆腐、高山鳟鱼等,蒸煮炒炸各有风味,明日叶鸡是阿里山的招牌鸡料理。

交通:广州或者澳门、香港直飞台北。

住宿:阿里山日夜温差大,上山赏花采茶游客应携带御寒衣物,行前订妥住宿房间,以免游客众多,一宿难求。

                                               本期责任编辑:蒙松林老师

                                               编  辑:赵梓翔

播  音:谢婧文 李仲君 孔阳 刘子涵 纪晓彤

感谢导播:李鸿云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