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黄河,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荣获贵州师范大学2022年度“师德标兵”称号。
有想法的好园丁
黄河投身教育事业约25个年头,在工作中,黄河时刻提醒自己“首先,愿意拿出一定的时间集中在某个问题上,思考选取最佳的方法实现目标;其次,常时间集中关注在某一主题的研究上,持续推进,尽量寻找创新点;最后,在常态教学活动中融入自己的思考,为每一节课做设计,为每一次阅读做整理,为每一次实践做反思。”黄河如是说。她始终保持思想的活度和深度,在教育之路上辛勤耕耘着。
黄河的同事漆涛这样评价黄河:“她是一个非常认真和上进的老师,她能够基于学生的体验,设计互动性较好的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执行力。遇到突发情况,黄河能沉着应对,较快地分析出应对策略并迅速做出调整反应,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除了课堂上的互动教学,黄河还开辟了其他创新教学:她创建了个人微信公众号——谦谦语丝,在公众号上发表学生的朗读作品和文章,鼓励学生从各方面各角度感受语文的温度,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成为一名语文教师的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这些年,黄河先后荣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 1 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被立项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获贵州省第二届高校教师创新教学大赛三等奖,制作的微课获国家级展示作品、典型作品,校级微课大赛一等奖 1 项,获校级教学质量奖 1项,校级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竞赛一等奖1项,省级、校级课程与内容改革课题立项 2 项,指导学生获各级各类奖 60 余项,其中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3项,教学案例入库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1项……黄河在教育之路上硕果累累,尽管如此,她始终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她表示,无论年纪多大,也还是会不停接触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和新思维等新鲜事物。
有温度的教育者
黄河的教育经验较为丰富,从小学老师到大学老师,身份的转变却从未改变过她的初心。她在教育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爱浇灌,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
黄河是一个有力量的教育者。她勇于开创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和方式中,让他们接受教育、收获成长。“文化是个常量,若没有人去发掘,它就会呆滞停顿,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学习的种子,推动它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黄河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平常的学习中会积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课堂上,她也会结合学术前沿和教育热点等进行授课,开拓学生的视野,也让学生了解目前教学最真实的情况。她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不再是为了分数去学习,语文的课堂也变得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有棱有角。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她还建立了“小学语文专业微信群”,利用微信群解惑答疑,双向交流,使得教学质量得到大大提升。
黄河始终把“做有情怀的教育寻梦者”作为自己的理想信念,致力做一个有温度的教师。小学教育专业 2019 级的姜瑜靓同学说:“黄老师在我心里是个‘送月亮的人’,她的出现为我编织了一个伟大且浪漫的教育理想,让我更加坚定了教育初心,有了无限动力朝着一个方向努力。”2020年,黄河的某个学生患病,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这位同学非常害怕和恐惧,为了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病魔,黄河带领 2018 级学生为她做了一期“我想对你说……”的微信公众号推文。在文章中,老师的温柔和同学们的温暖都在鼓励她拾起勇气,拥抱生活。
在教育这条路上,黄河十多年如一日,带着对教育的热爱,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通过不断地学习,提升教书育人的本领,更新知识储备,一直在努力成为一名高质量教学的高素质人民教师。
有情怀的中文人
中文系毕业的人,总是带有一些文艺气息在身上的。用作家汪曾祺的话来说,那就是“人活着,一定要热爱点什么”。黄河亦是如此,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里,她总是会用中文人敏锐的洞察力去发现生活中的小美好,去感悟生活的智慧,然后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小感悟、小趣事。此外,她也会将自己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联系到相应主题的教学板块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营造一个独一无二、回味悠长的课堂。
黄河始终保持一颗真诚的心在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之上,用一个灵魂来影响另外一个灵魂。她的学生姜瑜靓向记者感慨:“黄老师不仅是一位知行合一的高校教育者,更是一位极具亲和力又特别懂我们的朋友。”
黄河不仅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热忱,在日常生活中也一直满怀对生活的热爱。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她坚持培养自己的艺术情怀,在与艺术对话的过程中建立起对生命本质的思考,达到“诚于中,形于外”的效果。作为贵阳市书法家协会和贵州省作家协会的成员,她会利用闲暇的时光,读诗、写作、听音乐会、观赏画展,不断丰富自己、塑造自己。除此之外,她还喜欢在家中养一些绿植,既能修身养性,又能领略人生趣味。
“学中文的人内心始终有些情愫支撑着自己。”黄河向记者娓娓道来。她自始至终热爱着自己所从事的中文教学,也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她的精神与文化底蕴,在此过程中,达到了以身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