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马平川,男,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19级学生,学院青分会主席。曾获得“三下乡优秀服务 队 员 ”、贵州师范大学2020~2021 学年度“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2020年度“优秀共青团员”、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十佳志愿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马平川
成语“一马平川”指能够纵马疾驰的平地,象征生活、事业皆顺利,表祝福之意。马平川的父母为其取名其实是有深刻含义的,希望他长大以后走的路不那么曲折。但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马平川回望过去,有感而发:“我走了许多弯路,但始终怀揣着一颗赤子之心,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在挫折中成长,在困难中成长。”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他终于成长为旁人口中的“全能人才”——会制作特效,会编写代码,海报做得精美绝伦,表格做得十分细致,就连课件都做得格外新颖,富有创意。马平川取得的成功绝不是一蹴而就,他的“全能”是从各项比赛、活动中磨砺出来的,因为他认为自己是个有些“愚钝”的人,与别人付出同样多的时间精力,收获却远远少于其他人。这些年,马平川参加了很多次志愿服务,还主动组织志愿服务,在此期间极大提高了他的各项技能,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团结友爱、互助进步、无私奉献、认真踏实的优秀志愿者。
从大一加入国际教育学院青分会到如今,马平川已经从一名部员晋升为学院青分会主席。三年的时间里,他在学习和志愿服务中也遇到过不少时间冲突的情况,但由于自身出色的协调能力和领导能力,他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调动青分会成员齐心协力,逐一克难。“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马平川习惯通过实践提高自己,在“三下乡”活动中,为了让儿童认识到自护的重要性,他从实践出发,提出了“视频+互动+教授+实践”四合一的教学法。围绕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他还设置了自护课堂,通过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段,来与学生进行互动,进而教授知识,最终用实践巩固学习成果。
一马当先
2021年,马平川曾组织和参与的志愿服务达 49 次,其中,他创立的志愿服务项目达到十多项,包括促进全民运动的荧光夜跑、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
为传承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马平川曾多次组织带队前往贵阳市云岩区东山敬老院、淄川区西关一村敬老院参与志愿服务。在敬老院里通过交流、唱歌、跳舞等一些老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为敬老院带来欢声笑语。另外,他还帮助过敬老院的工作人员制作木椅、木凳等一些家具。马平川告诉记者:“我们每次去的时候,老人们都喜笑颜开,我看得出来,我们的到来确实让他们感到温馨、幸福和快乐。”
青年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让青春在基层绽放,就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力量。为了能够在乡村振兴的机遇中献力,马平川主动报名了学院组建的“感知中国,民族同心”三下乡志愿服务队,担任党史宣讲组的组长,主要负责党史宣讲和自护课堂的教学。他每天晚上都会组织组员们开部署会议,进行宣讲内容审核,保证了每一次宣讲的质量。“村民们淳朴的感谢和孩子们一声声亲切的‘老师’,令我记忆很深刻。”他表示,以后还会积极参加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志愿服务,希望能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上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
一以贯之
习近平总书记说:“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
奉献是一种无偿的交换,让世界充满了爱与温暖,只要一缕小小的奉献,就能让彼此真诚相待。志愿者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他们有着共同的愿望,有着相同的奉献精神。
马平川表示:“第一次志愿服务萌发了我内心的种子,而每一次志愿服务中收获到的感谢与笑容,都是促使种子成长的养料,这些坚定了我终身从事志愿服务的信念。志愿者群体的无私奉献为社会带来了温暖,即使是微光,积少成多,也能变成照耀每一个人的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