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文风采 > 正文
眼观山河续“师”行 脚踏泥土酝芬芳
【作者】牟勤艳 黄玲玲 黄欣怡      【日期】2021-05-24 21:20      【点击】

人物名片:张全晓,男,中国共产党党员,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哲学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我校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系党支部书记。我校2020年“师德标兵”称号获得者。

注重教育方法 兼作严师益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必往之。作为一名颇受学生喜爱的教育工作者,张全晓踏入教师这个行业已整整25载。长期以来,张全晓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辛勤园丁的姿态,扎根教育的沃土。先后主讲《文化资源学》《文化产业概论》等主干课程或公选课程,与此同时还围绕文化产业管理及旅游管理相关课题,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近三年学生网评成绩均在90分以上。

在张全晓看来,大学是一个自由和自律并存的知识殿堂,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光教授学生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他们思考的热情。为此,他总是积极探寻新颖的教学模式,力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与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方面,张全晓总结延伸,旁征博引,常用一些通俗易懂的知识,引导同学们深入专业理论的内核;在为人处世方面,张全晓严慈相济,低调谦逊,用心浇灌着每一朵绚烂的青春花朵。“在我心中,张老师既是良师,也是益友,他在传授我们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2017级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学生何伟说。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当好益友的同时,张全晓严师的形象也印刻在了同学们的脑海中。目前研二在读的旅游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生赖琴向记者分享道:“记得大一时,有一次专业课上不少同学都挤着往后排坐,张全晓老师非常严肃地教育了我们。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深切地明白,即使到了大学,我们也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作为成年人,我们更应该懂得自律,得为自己负责。”

潜心科研不惧难 恭谦实干勇前行

“用大力有余,入细心愈研”——这是对张全晓生动的写照。张全晓不仅在教师岗位上播撒希望的种子,还在自己的专业研究领域深稽博考。“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理念,一直贯穿在张全晓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中。他多次带领国际旅游文化学院本科生和研究生深入实际,开展课题调研和非遗传承人回访,通过多种形式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能力。

潜心科研的张全晓自2013年6月入职我校以来,主持完成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 1 项并获评良好等次,主持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课题1项和湖北省社科基金课题 1 项;主持在研 2020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作为课题组核心成员,参与获批我校 2017、2018 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各 1 项。在《世界宗教研究》《宗教学研究》等刊物以第一作者和第一署名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先后荣获第九届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2015年1月,独撰)、贵州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2015 年 12 月,排名第一)各 1次。

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张全晓也遇到过一些研究的瓶颈。就他所从事的道教与民间信仰文献研究来说,文献查阅犹如大海捞针,在找到有价值的文献线索后还时常会因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无果而终。不仅如此,道教与民间信仰的特质也会引起“封建迷信”的误解,这一比较小众的研究领域,不太容易找到同行人。但在他看来,道教和民间信仰与中国传统社会关系密切,也是观察中国传统社会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有利于从细部深入探究中国传统社会的某些真相。

热心社会服务 践行初心使命

近些年来,张全晓在专注教学、潜心科研的同时,也积极参与了各项社会服务。2013年12月,张全晓被原贵州省旅游局聘请为“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考核评估专家;2014 年 4 月,被贵州新闻图片社、贵州画报社聘请为《贵州画报·旅游》杂志特邀编辑;2015 年 12 月,被原贵阳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聘请为贵阳市旅游行业“专家导游”等等。

在多重角色间游走的张全晓,始终秉持“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以勤恳工作、踏实育人的态度和昂扬向上、为人师者的风范,践行着作为一名高校教师的初心与使命。在他看来,社会既是一个大舞台也是一个大课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或参与社会服务,学生可以获得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这一方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但他更倾向于学生在大学期间,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安静的学习与勤奋的思考当中去,在浮躁的当下学会沉淀自我,以进取之姿拥抱未来。至于当代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张全晓老师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期望:一是年轻人应志存高远,有家国情怀,扎根脚下的沃土,努力绽放青春之花;二是年轻人应戒骄戒躁,稳扎稳打,走传统“修齐治平”的路子,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本报记者 牟勤艳 黄玲玲 黄欣怡)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