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文风采 > 正文
让教学更有灵性 让知识更有温度——记我校2020年“师德标兵”称号获得者何嵩昱
【作者】黄梅 柏雪 禄怡      【日期】2020-10-19 17:35      【点击】

人物名片何嵩昱,女,中国共产党党员,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主任、文学院教工第四支部书记、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从教23年来,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履行教师教育职责,热诚教学、热心教研、热爱学生,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赋灵传道 融情授业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何嵩昱所教的科目是人文学科类,在授课中,何嵩昱把知识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使传授的知识变成一种有温度的知识,相对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富有趣味。何嵩昱说:“只有让知识变得有温度,才能打动学生,使他们对知识产生一种向往和一种渴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变得主动,也会积极地配合教学。”

何嵩昱对培养人才的看法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文学作品的解读上,她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和独特的看法。何嵩昱经常说,不要千篇一律地去信奉教材上所谓的标准见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找到属于自己捕鱼的方法,才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赋性灵于传道,融情怀于授业”,这是何嵩昱在教学生涯中的人生格言。赋予教学以灵性,赋予课堂以温度,在认真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何嵩昱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理论素养,创新工作方法,深入一线调查研究,不断寻求第一手资料数据,为高质量完成各项科研成果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何嵩昱出版两部专著:《石门坎现象对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与《中国古代女诗人在英语世界的译介与传播研究》;主持了三项科研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石门坎现象’对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启示”、贵州省社科重点项目“汉风诗资料整理与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项目“英语世界中国古代女诗人研究”等3项课题;并获得贵州省电影家协会第一届影评大赛一等奖、贵州省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类一等奖(省政府表彰奖励)等多项荣誉。

春风化雨 亦师亦友

“我觉得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有层级感的,应该是一种平等的沟通。”何嵩昱一直是学生心目中公认的好老师,不仅专注于课上的知识传授,还注重课下与学生的交流。她认为,与学生进行互动,不仅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更利于人文情怀的传达。

何嵩昱不仅尊重学生的发展性与独特性,也通过“启发式教学”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2018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万哲甫说:“何老师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不但能达到寓情于景的效果,更能够借助课程内容传达积极的哲理思想。”

在今年的教师节这天,何嵩昱的学生纷纷发来短信、贺卡祝她教师节快乐。在这些温暖的祝福中,出现最多的就是“感染力”这三个字,何嵩昱的话语,授课,亦或是课下的关心,无一不感染着她所教导的每一位学生。“您像朋友,家人和树立榜样的长辈,您对学术的一丝不苟和待人接物的真诚善良是相对于知识的传授而言对学生最大的教导。”这是何嵩昱收到的祝福中最让人感动的一段话。

多年来,何嵩昱根据教学的需要,开展了多种探索,在教学中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积极应用于教学实践,如组织学生举办读书会,让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演绎和呈现;把学生们带到贵州省图书馆、贵州省文联等地方举办或参加各种文化活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取得进步。

矜矜业业 勇担重责

初心不改,责任在肩。日益繁重的工作压力、教学任务和家庭重任经常困扰着何嵩昱,长期伏案工作使她的脊椎和腰椎出现了不良状况。但面对着热爱的教师职业,何嵩昱从未表现出丝毫悔意与退缩,持续发挥着光和热。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何嵩昱不仅是一位人民教师,更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疫情爆发之际,何嵩昱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服务。当提及为何加入志愿服务时,何嵩昱说:“想给女儿做个好榜样,让她知道,妈妈是勇敢的。”

“因为学生们爱我的课堂、爱我这个老师,所以我总觉得自己有无限的工作动力;因为我爱学生、爱三尺讲台、爱这份职业,所以我一直觉得自己幸福感和成就感满满。”何嵩昱说。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何嵩昱在教育战线上战斗了二十三年,时时提高自身修养,处处做到以身作则,以自身实际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届届贵师大学子,谱写了一曲奉献讲坛、敬业爱生、育人成才的时代之声。

【责任编辑】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