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文风采 > 正文
陈英葵:同样的讲台,别样的风采
访我校连续两届本科教学质量奖获得者陈英葵老师
【作者】供稿者: 校报记者 路鹏      【日期】2010-08-06 17:04      【点击】

他,站在讲台犹如登上舞台,每一节课,总能激情四射,带给学生意外收获;他,从事教学工作不到十年,教学方法却得到不少教师的好评和学生的认可,所授课程在“学生满意率”、“成绩优秀率”、“成绩巩固率”等方面名列学院前茅。他就是连续两届本科教学质量奖获得者——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英葵。

初探陈英葵老师,是在一个阴冷的下午。在综合大楼的过道里,课间休息的他笑眯眯地帮我把敞开的外套合上,然后详细地问起我在记者团的生活,当我提出想要采访他时,他先是一怔,继而爽快地答应了。

学生满意就是教师的标准

在经济与管理学院2007级许多学生的眼中,陈英葵老师无疑是知识和见识的化身。他在课堂上的话语,总会时不时在学生中间悄然流行,譬如“战胜自己,难在如何抵挡诱惑”、“常和高手过招总会变成高手,常和低手过招迟早变成低手”等课堂流行语,便是大家在课余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的“万能公式”。“陈老师的课好得没话说”,“上葵哥的课是一种享受……”提起陈老师,很多同学兴奋而又亲切地赞扬开来。

在教学工作中,陈英葵老师始终把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来落实,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传统讲授式、网络教学、案例情景教学、户外体验式教学等多样化方法,深受学生欢迎。所授课程在“学生满意率”、“成绩优秀率”、“成绩巩固率”等方面连续三年名列学院前茅。“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对于教师而言,学生满意就是标准。”面对自己取得的成绩,陈英葵显得自信而又淡定,“教书其实是一件良心活,作为一名教师,上好每一堂课是我的责任。”

陈老师认为,经济与管理学院需要培养的就是能快速融入社会且能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的人才,所以他上课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他的户外体验式教学中,不管是社会调研,还是团队训练,总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认清自己,给自己一个合理定位。提起他的课,200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赵利诗至今难忘,“陈老师就像一个魔术演员,在他的课上,总能在愉悦中学到不少预料不到的东西。是他让我深深懂得了团队合作的含义,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原来,在《组织行为学》课堂上,陈英葵老师为了让学生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把两个班的同学聚在一起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虚拟拍卖会。在拍卖会中,每一组都必须在两难的境地做出决策,急躁的赵同学带领自己的组员在整个拍卖会上不但没有“拍买”到产品,还把“资产”输得干干净净。陈老师对她们组的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决策过程属于“典型的赌徒心理”。“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现在我总会习惯性地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赵同学如此解释自己的收获。2007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班的陈同学至今还为没能参加陈老师的一堂户外课耿耿于怀:“由于陈老师的户外课堂时间和学院的颁奖仪式相冲突,我只能选择承担颁奖仪式相关工作,错过了一个认识自己的好机会,真羡慕那些为了上课而放弃领奖的同学。”

陈英葵老师所授的课程,无论是《组织行为学》、《战略管理》还是《现代企业管理与实务》,都有大量的案例情景。不少同学纷纷表示,陈老师“不是为了案例而案例的教师”,在他的案例教学中,总能学到不少课堂之外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活动中,陈老师还喜欢双向互动,真正改变了过去“老师一人主动讲,学生众人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参与程度达98%以上。在谈及现在让部分老师头痛的出勤率问题时,他显得颇为兴奋,“保证出勤率要靠严格而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要靠教师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和人格魅力,不能光靠点名。”他的教学和做人得到了学生的充分认可,在2007级公共事业管理班,不少同学尊称他为“班爹”。该班学生张涛,因家在学校附近而没有住校,有一次因为家中的事情忙碌得较晚,担心睡觉过头而错过陈老师的早上一二节课,索性熬夜到天明,直接赶往学校上课。面对采访,张同学腼腆地说:“虽然我不怎么爱学习,但是葵哥的课我一节也不想错过。”

科研是搞好教学的前提

丰富的社会经历和对一线教学工作的认真投入,为陈英葵老师潜心研究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他而言,自己的丰富阅历增添了课堂的广度,自己对科学的研究增添了课堂的深度。他始终坚持“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推动教学”,并取得丰硕的成果。近五年来,陈老师主持完成省、厅级课题7项,有1项被专家组鉴定为“优秀”等次;其它横向项目7项;主编教参1部;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近论文近30篇,其中重要、核心期刊16篇;为地级以上党委政府提供的研究咨询报告2份被采纳;获贵州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一项和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一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学校年轻的骨干教师,陈老师于2007年被派往厦门大学进修学习,为了学习重点高校教学的长处,他专门对所授《组织行为学》课程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不同层次的教学体系进行比较学习,其学习总结被教育部评为“质量工程”优秀论文向全国高校展示,并被学校写进了2008年本科教学评估自评报告。同年,陈英葵老师所领衔主讲的《组织行为学》课程被批准为第四批校级精品课建设项目。

在努力做好教学和科研的同时,作为指导教师,陈英葵老师还引导积极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结合教学内容、兴趣爱好和导师科研方向进行科研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近几年的学生科研项目中,他所指导的2004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张永涛,主持的2007年度校学生科研基金人文社科类重点项目“关于团队建设中积极合作精神建设的思考”,其研究成果“基于企业团队建设中积极合作精神建设机制的研究”发表在《创新》2009(1)期上,得到不少老师和同学的高度评价。谈及自己的科研经历和心得时,陈英葵老师语重心长地回答,“我不能‘为科研而科研’,科研对于我来说,是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手段。”他说,一位优秀的高校教师,不仅要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还要在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而我离这个目标还相差甚远……”

社会实践是教学重点


陈英葵老师(中)指导学生进行工业布局考察

2008年,贵州企业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重压,成了企业界和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在2009年11月的贵州工商管理论坛上,陈老师作了“贵州民营企业现状及发展战略路径分析”主题发言。他用详实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不乏远见的超前思维,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极富创新的民营企业应对之道和发展策略。他的发言以丰富的知识、广泛的实践经验、深邃的洞察力和深刻的见解得到了参会企业家、专家学者的广泛赞同和认可。会后,《财富》杂志、《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贵州商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详实的报道或专访。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作为贵州研究民营企业和企业战略管理的专家,陈英葵老师用实际行动秉承并践行着大师的理念。为收集第一手资料,他每年至少有3个月的时间在各类企业和社会组织中进行调研或实地考察。无论是做课题,还是参加学术会议,他不忘总拿出自己的科研成果与专家学者交流学习。

翻阅陈英葵老师的简历,在他的众多社会兼职中除学术性组织外,如“贵州企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咨询中心主任”、“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全国职业资格统一考试综合委员会’评审专家、“贵州企业家MBA&MPM联合会理事”、“中国十佳汽车服务商贵州通源汽车‘CS改善大使’”、“贵州双立建筑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独立董事”等与企业有关的头衔最多。这对于注重教学实践的他来说,是一种经历,也是一种挑战,但正由于他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把实践与教学紧密结合,在课堂上才能神采奕奕,深受学生欢迎。“一个人的知识无论怎么广博,相对于实践来说还是有限的,尤其对管理学科而言,其真伪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判别。”这是陈老师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话。在大学的讲堂里,正是因为有他和无数像他一样的老师默默地努力着,我们的大学才变得风神异彩。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