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笑一教授近影 本报记者 王建建 摄
初见张老师时,作为教学督导的她刚刚听完年轻教师的授课,正笑盈盈地走向办公室。说明来意后,张老师有些诧异,淡淡地说,自己做好本职工作,没有什么值得宣传的。和蔼可亲、朴素淡雅、低调沉稳是张笑一教授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曲径通幽寻秘境
张笑一出生在重庆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母均为西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前身)的老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她从小就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也培养了她乐观向上的良好心态。1966年,张笑一在为迈进大学之门而努力奋斗时,“文革”这场梦魇却悄然走来。“就在考试前两周,学校广播通知高考延期,谁知这一等就是十一年!”张笑一概叹道,“这场动乱影响的不只是我们这一代人,它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已受到历史的评价,但对我个人而言,坎坷的人生经历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为了响应毛主席“知青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张笑一作为一名知青插队落户四川农村。陌生的环境、艰苦的体力劳动使她开始了完全不一样的农村生活。“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就适应环境。”不会做农活,她就向当地村民请教,学插秧,拾柴火。靠着坚强的毅力忍受各种皮肉之苦,并克服初学农活无技巧的困难,一种不服输的拼劲和不甘落后的进取之心激荡于胸。最终张笑一获得了女性劳动的最高工分,三年后,经推荐进入县城的一家水泥厂担任检验员。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张笑一从来没有放弃学习的念头。她始终认为人应该有所追求,有所抱负,这时书籍就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她利用农活之余自学日语,如饥似渴地阅读文学名著。“月明星稀的夜晚,我还和几个好朋友来到河边,谈论理想和人生,吟诵唐诗宋词。”在物质清贫的环境里,她们依然对生活不抛弃、不放弃。用自己的执着与信念寻求梦中的“伊甸园”,为平凡暗淡的岁月增添一抹亮色,也为自己的心灵找回一份慰藉。张笑一微笑着略有感触地说:“我并不认为知青是悲惨的一代,一个人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只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那么他心中就会有爱有阳光。”正是这份自信乐观、豁达睿智的良好心态使耳顺之年的张笑一看起来依旧神采奕奕、光彩照人。
缘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出生在教育世家,成长于大学校园里的张笑一决定投身教育事业,来到贵阳九中任教。她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给予无私的帮助,因此备受学生的喜爱与尊敬。“文革”结束后,神州大地万象更新,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张笑一心怀改变人生轨迹的信念,走进高考考场,扎实认真的复习备考,已过而立之年的她最终考取了贵阳师范学院(贵州师范大学前身)化学系。她深知这个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加之自己年龄偏大,因此更加努力学习,课堂内外都积极向老师请教,这些都为她日后的教学和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毕业后,张笑一凭借综合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了她在师大的教师生涯。
春风化雨润桃李
从昔日师院一名好学上进的学生到今朝师大一位德高望重、成绩斐然的老教授。张笑一已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了28年。雪白的粉笔染白了她的青丝,漫长的教师生涯使她变的从容淡定,睿智豁达。作为一名教师,张笑一爱生如子,把自己得才能与汗水倾注其中,并一丝不苟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教师工作不同于其他职业,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老师一定要爱护关心学生,学会因材施教,培育学生成才。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同学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回忆教学生涯,张笑一最自豪的是她能始终严于律己,从未发生过给学生上课迟到的现象。记忆最深的一次是下大雨,她乘公交车从家里赶往学校,路至喷水池,由于积水太多,加之地势太低,以至公交车无法行驶。眼看着上课时间临近,情急之中的她跳下车,挽起裤角,抄小路跑到学校,最后准时到达教室。“教师最大的事就是给学生上课,我不能让几十位学生等我!”张笑一动情地说。
看似一件小事,一个细节,能做好一次是一种表现,而能坚持几十年就是一种精神,一种对工作绝对负责的奉献精神。张笑一从教以来先后承担《结构化学》、《环境化学》、《线性代数与群论基础》、《科学与社会》等九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课程。她认真备课、用心上课、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由于她教学认真负责,方法灵活多样,成绩卓著,各种荣誉也纷至沓来。2001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被评为贵州省教学名师,2010年被贵州师范大学评为“感动校园十大人物”。
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张笑一在科研道路上也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因为她深知科研和教学能够相互促进,相得益彰。“80年代大学里搞科研没有硬性规定的指标任务,我之所以能在科研上干出一点成绩全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就是想在钻研学习他人知识的同时,自己也能有所发现,并得到同行认可。”张笑一如此坦言。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长期以来的知识积累犹如火山爆发一样喷泻而出,张笑一先后在《化学进展》、《高等学校化学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生态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她主持完成省级研究课题5项,承担了4项省级研究项目,1项市级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曾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四等奖各一项。除此而外,张笑一还撰写有20万字的教材《化学与人类文明》一书。
提携雏凤寄厚语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张笑一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播撒智慧已近30年,按理说她已经退休,可以在家安享晚年,但是为了继续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从教学一线退下来的她又担任了教学督导员一职。主要负责听年轻教师授课,然后调研评价,以提高教育质量,形成良性循环。“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要想把这些工作干好也需要下一番苦功!”
作为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张笑一在肯定年轻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丰厚的同时,也恳切希望他们能用心备课,把教学当做一种艺术享受,并且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向着教学名师的目标努力。张笑一同样对年轻的学子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深沉勉励。她坦言,随着大学的扩招,本科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当代大学生应打好专业知识基础,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努力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研究生相对来说专业性更强,他们则应掌握学科发展史,站在理论的高度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还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在学习认知中积累知识。“同学们一定要对生活和社会充满希望,以一个良好的心态用心生活,始终拥有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此时这位端坐在我面前的长者眼中流露出的是对青年学子的无限希冀和深情盼望。
“首先要跟着专业人员学打太极拳,以调节气理,锻炼身体。还要进老年大学学习绘画,以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最重要的就是要和老伴一块游览祖国大好河山,有可能的话还要来个世界游。”谈到退休后的打算时,张老师笑魇如花,完全沉浸在自己设定的美好生活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有的人愿意投身经商的大风浪中,劈波斩浪,大显身手。有的人深谙为官之道,在官场上左右逢源,春风得意。而像张笑一教授这样并未经历跌宕起伏人生,却能坚守内心的信仰,忠诚于教育事业的人,则如一股清泉,虽不似大海般汪洋恣肆,却以其甘甜滋润花木成长,默默地培育着一批批“桃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