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文风采 > 正文
感受学者的学识光芒
【作者】供稿者: 本网记者 刘 虎 周萌梦      【日期】2010-12-12 12:10      【点击】

采访林树明教授几经周折。作为在比较文学、比较诗学、美学及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领域的知名学者,他要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作为研究者和硕士、博士生导师,他既要承担研究课题,又要指导学生科研和论文写作。短暂的采访是在仓促的环境下进行的,但林教授对学术研究的挚爱,对学生的浓浓深情都让我们感受到他博大的胸怀和儒雅的学者风范。

 

 

科研路上,行者无疆

“几乎所有关于‘性别诗学’的论文,言必称林树明,可见其影响广泛。”——《反思、调整与超越:21世纪初的女性文学批评》(《文学评论》2008年6月)。林树明从80年代致力于研究20世纪文学批评、比较诗学和美学,他常年辛勤耕耘在这片学术领域,孜孜不倦,不懈追求。“勤勉是好运之母,上帝把一切事物都赐予勤勉。”林树明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富兰克林信奉的哲理。经历了复杂多变的人生经历后,林树明在上世纪80年代末考入贵州大学中文系。久旱逢甘霖,他如同树苗一样尽情吮吸着知识的雨露,感受着成长的快乐。书籍成了他最好的朋友,图书馆成了他最常去的地方。他沉浸在文学的殿堂里怡然自得,得到了精神的升华和洗礼。“大学四年中,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把以前没有机会读的书都补上了”林树明高兴地说道。长期广泛的阅读学习夯实了专业知识基础,拓宽了知识视野,为他日后的教学科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学毕业后,源于对文学的钟爱,他考入上海师范大学继续深造学习,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由于上海经济发达,思想开放,也让林树明接触到了学术前沿的知识理论。回忆这段时光,林树明坦言:“这是我积累知识的黄金阶段,是我明确自己研究方向的起步阶段,我结识了很多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他们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鼓励。”言语中满是感恩与怀念。读研期间,同学们相互学习讨论、推荐书目。良好的学习研究氛围也鞭策着林树明,最终读研期间在当时较为有影响力的《当代文艺思潮》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好奇心与文学欣赏》的学术论文,从此拉开了他学术研究的序幕,奠定了他学术研究的方向。2000年,林树明又在职攻读四川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学位,2003年取得博士学位。鲁迅有言曰:“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对林树明而言,他奋力攀沿着学术的高峰,坦然行走在求学的康庄大道上。

如果一个人长期以来把自己的精力集中于一点,那么日积月累,他必有所获。林树明惜时如金,常常利用节假日从事自己的科研工作。熟知他的研究生都知道,林老师过年的时候避免过多地走亲访友,而是节约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有急事打他办公室电话准能找到他。正是这份对学术虔诚的挚爱和极端敬业的精神促使林树明在科研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1988年,他与另外两位学者合作完成了国家“七五”社科重点项目之一的《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翻译工作,成为我国第一部关于女性主义文学论著的翻译。1998年至2000年,林树明独立完成贵州省哲社项目“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研究”。2004年,他完成了独立承担的国家社科项目“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西比较研究”,其成果是42万字的专著《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2006年他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性别诗学研究”,成绩卓著,引人注目。

辛勤的付出换来了鲜花和掌声,各种荣誉称号也纷至沓来。林树明成先后获得贵州省文学奖二等奖(一等奖空缺),“首届中国女性文学建设奖”,国家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颁发的“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称号,贵州省第六次、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除此而外,这位艰难而愉悦的跋涉者在国家级核心刊物、省级以上刊物、各大高校学报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有13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影响。

师德馨香,师艺不凡

近年来,林树明先后为研究生讲授了文学批评、美学、文艺学方法论、文学概论等相关课程。课堂上,他时而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时而诙谐幽默、机智风趣,渊博的学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受学生喜欢。他的学生们常说:“林老师上课如同手握一把神奇的画笔,描摹浓淡相宜的山水画,令人赏心悦目”,“严谨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方法交相辉映,课堂紧张而有序,透露着理性的思辨色彩,洋溢着热烈的讨论气氛。”林树明经常把最前沿的学术论文复印给学生,供大家细心研读,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共同探讨,在相互讨论中,帮助大家有所心得。同时,他对自己的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每篇论文的标点符号、格式都丝毫不能出错。他常说:“论文的能否顺利发表,重在后期的琢磨、锤炼和打磨。万字论文一字不动直接发表,本身就已经达到了一种学术境界。”因此,从论文写作的初期搜集资料,到论文的动手写作,框架布局的安排,再到最后的文章修改完善,他都亲历躬行,给学生们以细致地指导和帮助。除了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严格训练外,林树明还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他常常教导学习理论的同学不要脱离了具体的作品阅读,要走进艺术的高雅殿堂,聆听音乐的动听美妙,观摩绘画的深深意境,欣赏雕塑的动人美感,以此来接受“大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林树明对学生说:“人类的知识和智慧的结晶都浓缩为一个个鲜明的符号,我们学习其实就是一个传播符号、享受符号的过程。”

作为一位学术道路上的探索者和教书育人的老师,林树明鼓励自己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学习,以在学术中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洲”。对于有考博意向的学生,他会在学习生活上帮助他们,送给他们许多专业书籍,主动为其联系导师,还会在复习方法和技巧上给予指导。林树明以慈父般宽广的胸怀关怀着自己的学生,当年是林老师的学生,而今已是文学院教师的索良柱算是得到林教授在物质和精神上帮助的学生之一。由于家庭经济的原因,索良柱在求学路上屡经艰难。在他为先参加工作还是继续读研、读博而踌躇时,总能得到林老师的关心和支持。从本科到博士,索良柱一直是在林老师关爱和扶持下前行的。“考博的时候,林老师甚至自己掏钱为我交报名费、买机票,林老师是我生命中的贵人,他对我的关爱是无私的。”谈到林老师,索良柱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林树明已培养了十余届硕士研究生,其中,有10多名学生考取了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其他研究生也活跃在广大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成为挑大梁的骨干力量。林老师就如同绿色大使一般,用心守候着一株株幼苗,用心血去浇灌他们。当幼苗长成郁郁葱葱的栋梁之林时,绿色大使收获的是内心的丰盈和精神的满足。
 

【责任编辑】马发亮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