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文风采 > 正文
李永昌:脚踏实地 收获充盈生活
——记我校“优秀学生校报记者”李永昌
【作者】文/付小芳 罗传香 图/张庆杰      【日期】2013-01-09 16:35      【点击】

李永昌,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2009级学生,2009年加入贵州师范大学记者团。四年来,先后担任过记者团总务部部长、新闻部副部长,现为《贵州师范大学报》一版学生助编,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思政网多个栏目学生编辑,贵州师范大学《防火墙》杂志执行主编。四年来,曾多次荣获贵州师范大学“优秀学生校报记者”、“发稿状元”等荣誉称号;在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志愿服务中,获评“省级优秀志愿者”、“省级志愿之星”殊荣;在贵州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校庆活动中,被评为贵州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校庆“优秀志愿者”、“先进个人”。

 

生活中的李永昌

 

老师眼中,他是勤奋好学、任劳任怨的好学生,为校报记者团无私奉献着;团友眼中,他是幽默风趣、待人真诚的好团友,把团友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学弟学妹眼中,他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好“师傅”,总是把自己所学的倾囊相授。记者团三年多的锻炼,使他比别人多了一份成熟和稳重,而他的幽默和风趣,又给大家带来无限的快乐。采访时的淡定、写稿时的专注、改稿时的认真,无不透露出他在记者团历练后的精练和能干。他,就是校报记者团优秀学生校报记者李永昌。

谈及在校报记者团燃烧过、坚持过、付出过、挥洒过的青春,李永昌谦虚地说:“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件自己感兴趣、喜欢做的事而已。”如今的他,回望三年多在记者团忙碌的经历,感慨于自己曾经的付出,也欣喜地看到了自己在大学中,尤其是在校报记者团的步步成长。他说:“校报记者团各项工作,让我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充实,并且收获颇多。”

校报记者团 无悔的选择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因为选择,所以坚持。李永昌告诉记者:“如果再让我读一次大学,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加入校报记者团。加入校报记者团是我最明智、最无悔的选择,四年的大学,我是从校报走来的。”

李永昌对新闻的喜欢,要追溯到初中,那时报纸对他而言,还略显陌生,但却丝毫不减他对报纸的热爱,每拿到一份报纸,哪怕是路边捡的,他都会一字不漏看完。高中时,他接触最多的报刊读物是《贵州都市报》,即使是学习紧张的高三,他也会抽出至少半个小时来看。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报纸,他每天至少花上一个小时去看。高中三年的坚持,使他和记者这一职业结下了缘分。

我们常说只要不停下追求理想的脚步,心中的梦想就一定可以实现。大一时,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李永昌报名加入校报记者团,经过初选、笔试、面试层层选拔,最终成为校报记者团的一名实习记者。他心里清楚,这只是离他的梦想更近了一步,可他离记者的目标还很遥远。对于非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他,要学好、写好一篇新闻是相当不容易,但执着的他,选择了就没想过要放弃。

于是,他开始了自学。至今,四年即将过去,他成了记者团“优秀学生校报记者”。但一直以来,他书桌上关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书,从初级的《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守望天空》等到《南方日报新闻经典》、《获奖通讯赏析》等,三年来从未间断过。有时从他口中说出的有关新闻采访的专业术语,广电专业的学生都觉得略有陌生。

用责任诠释 青春的定义

从学生实习记者到学生记者,再到校报记者团的骨干,记者团的所有轻活、重活,李永昌都做过。与团友一并组织策划过体育文化艺术节专版、专刊,劳动节专版等,参加过贵州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夜郎争锋“民族花开”国际大学生辩论赛、贵州师范大学国培计划、新校区建设等专项采写活动,跑遍白云、宝山、花溪三校区以及行政办公室发过校报。基本上学校各个大小型活动、会议现场,都能见到他繁忙的身影。

记忆的轴线拉回时间的流转,责任,踩着铿锵的节奏,踱进他与青春、与校报记者团相依的岁月中。三年多的学生记者生涯,占用了他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甚至部分上课时间,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年里,他经历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采访,社团活动、开学典礼、新学期工作会议以及“国培计划”专题报道等稿件的采访,成为他平日里的家常便饭。

完成一篇消息的写作,对于广电专业的同学来说,可能微不足道,但对初涉消息写作的李永昌来说却有些许激动,因为这是他在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里挑战自己。

“还记得入团后的第一篇新闻是写经济与管理学院的一个迎新晚会,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一条简单的学院迎新晚会信息,我洋洋洒洒写了1500多字,可让我失望的是稿子经过编辑老师修改后上到新闻网,已‘面目全非’,不仅删了很多字,而且很多“美丽”的词汇也被划掉。当时感觉自己好失败”,李永昌回忆道。

他说,给他最深刻印象的是学校相关大会的采访。一次,他去采写校党委学习扩大会议,当时很多校领导讲话,会议时间比较长,其讲话内容涉及很多关于学校方针政策的词语他并不是太了解。会议结束后,他反复听录音,整理领导讲话,不时还查阅学校各种资料确认这些方针政策。他用了8个小时时间才完成这篇稿件,把领导的话简练地概括在稿件里,而写完时,已经是凌晨,他才记起没吃晚饭。他说:“这些新闻能让师生更好地了解校内外动态,不能出现任何差错。”

从加入校报记者团至今,三年多来,李永昌先后在《贵州师范大学报》上发表各类消息稿件、通讯稿件、评论和文艺稿件112余篇,10万余字,其中消息80余篇、事件通讯8篇、人物通讯7篇、评论2篇、文艺稿4篇。2010年下半年和2011年的校报,差不多每期都有他的稿子,有时一期报纸就高达6篇,这是记者团的学生记者前所未有的。他所写稿件,还被中国网、新华网贵州频道、贵州教育网、贵州基层党建网、贵州农经网等多家媒体转载,贵州日报、黔中早报刊登过。

除了在校报记者团,2011年,他接手学校保卫处主办的杂志《防火墙》。从担任《防火墙》杂志编辑到今天的执行主编,他在《防火墙》杂志发表通讯、消息、文艺稿共计18篇,近3万字。

在他的学生记者档案上,编辑部居福荣老师给予了高度评价:“该生加入记者团以来,积极参加宣传部校报编辑、新闻采访、记者团管理工作。工作中认真负责、踏实肯干、任劳任怨,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较高,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在的他,仍然为校报一版学生助编,学校新闻网、思政网多个栏目学生编辑,《防火墙》杂志执行主编。工作更加复杂,相应的责任便更大,代表的也不再是一个部门的几个人。而在青春的路上,他淡然地接受着新的挑战,奉献自己,背负责任的重量继续前行。

所有收获,源自充盈生活

李永昌做事认真,加上骨子里的那股子倔劲,他做起事来总有些拼命三郎的架势。用他的话形容:一件事,不是尽力就行,而是要尽全力。生活中奉献爱心,工作中踏实肯干,记者团传播校园文化。在自己的岗位上,李永昌履行着相应的责任,帮助他人,服务师生。

校报记者团的工作和经历,让李永昌收获了友情、能力和人生态度。现在看问题角度也有所变化,会更多地去注意细节和整体的把握。另外也让他收获了一种气度,一种统筹全局的能力。对他而言,校报记者团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在做着志趣相投的事。“我觉得记者团是一个非常锻炼人的地方,不管是见识、口才、写作能力、交际能力还是心理素质。”李永昌这样总结自己在校报记者团三年多的收获。

保尔·柯察金有一句不朽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然这句话也可以用于阶段性的回顾和总结。总结自己的大学四年,李永昌说,这是充实的四年,有清晰的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该达到的就达到了,学习、生活、工作各方面都有收获。同时自己成熟了,考虑事情更周到了,能更多地为他人着想了。

其实无论是记者团工作、学习,抑或是其他,只要锲而不舍的付出过,我们都能够从中有所得。李永昌说:“无论我们身在那一个地方、那一个组织,我们都应该让自己忙起来,当我们的青春真正燃烧过、坚持过、付出过、挥洒过,我们的人生就会变得更为绚烂多彩。而此过程中,无论我们流过的是泪水还是汗水,心酸还是痛苦,在这充盈生活中收获的都是一种成长。

【责任编辑】张皓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