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德老师(左三)与青年志愿者在一起交流
从2004年进入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读书至后来留校任教,9年来,张怀德只回过9次铜仁老家。张怀德现任学院团委副书记,主持团委工作,同时兼任2012级地理科学、生物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辅导员。很多个晚上,整栋行政楼里,团委的灯一定是亮着的。他常常忙碌到深夜,直到办公楼的值班人员巡视时劝他早点休息,才起身离开。张老师将勤奋视为底气,用真心待学生,他说:“开展学生工作,不用心就不安心”。
勤奋是最好的底气
在同事们眼里,张怀德是个大忙人,他钟情做公益事业,时常出现在各类公益活动的场合。他曾在高中时献血抢救生命垂危的病人,被铜仁地区献血委员会评为“抢救危难病人先进个人”;曾在大学时与同学发起成立“社会性别与农村发展协会”的学生社团,在成立第二年就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团的殊荣;他曾多方奔走,为丹寨贫困山区建起了50口沼气池,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他有一大摞奖章,却从不示人。他将殊荣尘封,可丰富的经历却幻化为了他处事的底气,也正是这样的底气,让他在获得别人的赞誉时,坦然且平静,遭遇低谷时能坚定信念,迎难而上。“他念大学那会儿,是全票当选的班长”,学院院长张静提到张怀德时,欣慰之余还有一丝感动,“他为学院、为社团的发展付出了太多的时间和心血,却没有一句怨言”。2006年6月9日,一帮青年志愿者为改善贫困山区的教育,在宝山校区成立“晨曦社”,开创了求是学院学生社团发展的先河,张怀德是“晨曦社”创始人之一。这位学生时代就与社团结下不解之缘的社团工作者,成为了中国高校社团网的社团名人。
近七年来,求是学院学生社团从1个发展到现今的33个,涵盖公益类、实践类、文娱类、体育类、学术类等,参与学生达6000多人。求是学院晨曦社、农民之子、环保协会三个学生社团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称号,张怀德获得了2013年“全国高校十大社联指导老师”荣誉称号。“学生社团多由几个有共同兴趣爱好的青年人自发组建申报成立,受学业影响,社团干部更换频繁,社团的活动、计划、思想不能保持连续,不利于积累、沉淀优秀的社团文化。”张怀德认为,指导力量的欠缺一直是学院社团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掣肘,而指导教师工作又是学生社团正规化、健全化、制度化建设的必备条件。为解决这一难题,张老师提出实施社团导师制,院团委出台了《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制度》,制定了《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聘任细则》、《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考核方法》,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即社团聘教师,教师选社团,双方达成一致后,填写《社团指导教师聘任申请表》,交至社联经院团委审核颁发聘书正式聘任,切实解决了指导力量不足的难题。
谈到学院社团发展历程,张怀德有许多感慨,他见证了学院社团的从无至有,从不起眼到如今的成绩斐然。
不失严厉的爱
在张怀德的心目中,“辅导员”三个字的分量很重,“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他知道做好这件事必然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心血,可他没有因此退却,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5个年头。2008年,毕业留校工作的张怀德和许多刚踏出校门的年轻人一样,轻熟的面孔,满腔的热血,对未来充满期待,可毕竟要面临从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的转换,仅仅依靠学生时代开展学生工作的少许经验远远不够。
张老师从那年开始担任了辅导员一职,他清楚地记得2008年9月1日那天,他第一次见他的首批学生时的场景。吃过晚饭,他回到办公室,踱着步子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见面会。此时,学院的陈贵平老师得知他即将和新生见面,可见他从头至脚都是平时的穿着打扮。陈老师一贯严谨,曾经又是张怀德的辅导员,严厉地说:“做辅导员的,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很重要,抓紧时间换一身正装”。听了这番话,张怀德头一回深切地意识到角色转换的重要性。他望了望表,离见面的时间只有半小时了,可他还是决定换个行头,于是立马跑出办公室,赶到学校附近的商场,买了一件黑色的西装。那晚,他穿着正装,站在陌生的讲台上,面对着2008级生物科学班的60多名学生,他望着这60多双眼睛,恨不得掏心掏肺,把所有想说的话统统都倒出来。他希望事无巨细是因为担心会出现漏洞,他身怕一个细节没有做到位,而误了学生的前程。
从第一次见面开始,他就给学生留下了严格的印象,在一些学生看来,甚至略显冰冷。军训期间,一个学生提出有事要回老家,不能继续参加军训。张老师没有批准,他说:“你要走就别再回来”。自打那个时候,这名学生便再也没有和他说过话。
张怀德的工作作风一度没有得到学生的理解,在军训的拉练环节中,每个班的辅导员都拿着相机到处和学生合影,可当张怀德举着相机,邀请学生合影时,却没有得到回应。他心里觉得委屈,可并没有产生丝毫动摇,他坚信自己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好,而这一切总有一天会深入人心。日子久了,学生也能体会到,他的严厉中参杂了很多爱,有爱的言行定是温暖的。
大三实习回来,曾经因为张怀德的一句话而耿耿于怀的学生,主动找到他,聊了实习期间的经历,聊了过往的冲动与迷茫。令张老师欣喜不已,敞开心扉与其畅谈。交谈后,该生从班上的倒数第一追至全班第14名,待人礼貌,为人真诚,有上进心。
面对学生的不理解,张怀德常说的一句话是“四年的光阴转瞬即逝,我宁愿学生埋怨我严格,也不愿他们毕业之后一事无成”,他始终坚持这一态度。
张怀德给与学生的爱如同落进盆里的雨水,有增无减。2008级的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申请退学,他没有同意,而是一面给该生做思想工作,一面极力想办法为该生争取奖助学金,安排该生到勤工助学岗位。直至今日,这名学生仍对张怀德心怀感激。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全心全意的态度被学生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人师表重在“表”
有人说张怀德不安分,喜欢动脑筋,喜欢想法子。好在法子都是好法子,也正因为他的不安分,育人的事才能干得这么好。
刚入大学的时候,张怀德选择了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他的志向就是当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他的努力都是奔着明确的目标而去。善于观察和总结的他,在学习之余,还在记录他的辅导员和他的导师们在开展学生工作时采用的方法,借助书报、网络等媒介,了解其他老师好的经验和做法。
当他成为一名大学老师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把收集的材料去粗取精,结合工作实际,拟定出了一套专属的方法,体现了他的风格。“结合调皮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引导;鼓励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学生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大赛;一对一地同没有目标规划的学生谈话,让他们明确大学生活规划”。
他还制定了分阶段培养目标:大一学生着重培养学生树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培养新生的自理能力和处事能力;大二主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置,开展实践教学;大三则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引导明确学生的职业选择方向;大四主要对学生的求职能力等方面进行指导。
对于大一的学生,张老师更加注重对他们基础知识的培养。他利用晚自习时间,邀请书画协会等学生组织的学生为他们开展硬笔、粉笔字授课,并邀请外语系的优秀学生做英语四、六级培训。
学院书记战勇、副书记万平十分重视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常常与张怀德一起谈到学生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他是接地气的老师,他的方法更容易操作,也更容易产生实效”,战勇评价道。万平常提到张怀德的育人方法,她说:“教师的脑子要动起来,才有好法子,才能主动融入学生工作”。
面对现在所带的三个不同专业的学生,张老师笑称自己也在努力学习,他认为如果辅导员不了解所带专业,就不能很好的从专业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提升。他还经常根据学生专业来开展实践,这样既让学生喜欢,又促进了专业知识的巩固提高,并且还有利于班级建设。
他独具匠心,给学生家长写信,在信中表示,希望与家长携手,共同培养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他还给自己的学生写信,在《致2008级法学班的一封信》中写到:“回首这四年,一切还历历在目,忘不了你们在身边的日子……现在最开心的时候是听到你们找到了如意的就业岗位,看见你们快乐幸福地生活”。
在张怀德看来,要想得到学生的信任和信服,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先行一步。“在很多事情上要走在学生的前面,他们才会愿意跟随”,张怀德不断努力,力争在学历、阅历等方面不断提升、不断丰富,即将硕士毕业的他还准备继续深造,充实自己。与此同时,他还鼓励学生勇往直前,超越他,“老师应该是学生的榜样,所以只有我站得更高,他们才能踩在我的肩头到达更高处”。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和学生一起成长,让这位年轻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历练,也让他体会到了为人师表的幸福感。
和学生站在一起
2008年12月24日,平安夜早上,张怀德走进办公室,看到几十个平安果铺满了桌子。学生们嘴上评价这位老师严厉得近乎“凶”,可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已从这种“凶”里受益。
张老师十分向往桃李满天下的快乐,如今,他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每当来到贵阳,就会约他小聚,无话不说。
今年11月3日,由省委宣传部和省总工会共同主办的“凝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贵州省职工思想教育主题活动之“最美劳动者”评选结果揭晓,当张怀德被推选为贵州省“最美劳动者”的消息传来后,求是学院全院师生为之欢呼鼓舞。
他获奖的消息迅速在微博上传开,当天该消息就达到了近30次的转发量,求是学院广大青年学子和共青团干部纷纷表示要向他学习,把这份正能量传播下去。
早在今年6月,张怀德入围“贵人善行—颂最美精神做最美贵州人”主题活动之“最美劳动者”候选人的消息传来后,同学们就积极参与到投票中,纷纷在微博上表达了对张怀德老师的敬意,并通过微博大量转发张怀德的先进事迹,仅其中一条张怀德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爱活动的微博就达到33次转发量2.4万次的阅读量,而他“育人先律己,用爱关怀人”的信念更是深入到师生心中。
张怀德略带愧疚地说:“我能给学生的太少了,可他们却给了我太多的欢乐与感动。”
张老师的学生却不这样认为,“他把最好的都给了我们”,2008级法学专业的黄稳说。
2011年,他激励2008级法学班的同学参加司法考试,“凡拿到司法证的同学都给予奖励”,那年,该班的40余名学生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其中有7名学生通过司法考试并获A证,12名学生通过司法考试并获C证。他兑现了承诺,一下支出了2个多月的工资。
“司法考试需要花费大量的培训费,对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希望尽我所能为他们减轻压力。”他也来自农村,便能够感同身受。
在五年的辅导员工作中,围绕学院办学宗旨和育人目标,结合“四个一”工程,张怀德老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中,2008级生物科学班曾获贵州省先进班集体,贵州师范大学“红旗团支部”、“甲级团支部”,求是学院“十佳班级”等多项荣誉称号。班级40余名学生参加了老师主持的国家、省、市、校级各项课题,其中独立申报一项课题获得贵州省201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二等奖。2012年,该班以优异的成绩考取研究生11人,刷新了我院班级考研录取率的历史。2008级法学班曾获贵州师范大学“甲级团支部”、“优秀学生党支部”,2012级地理科学班获院级“十佳班集体”、省级“先进班级”等荣誉称号。
学生很纯真,很容易辨别出好坏和真假,也很容易接近真善美。张怀德天性善良、诚恳正直、处事认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便能迎刃而解,让学生和他站成一队。
张怀德坚信对学生全心全意的关爱和付出都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不是靠厚厚的奖章,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他始终坚持用爱去帮助、感染和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过去,他一直做得很好;将来,他决心要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