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国铣,男,1938年出生,重庆市巴南区人,贵州师范大学退休教授,迄今已发表论著200余万字,出版著作《金瓶梅》缩写本、《中学作文教学论》、《散文杂文创作论》等。
汤国铣老师近影
他是一名教师,对知识的汲取孜孜不倦,把三百六十个日子幻化成一天;他是一名儒者,一书,一纸,一笔,就是一世界;他是一颗指路的明星,他指引着那些不谙世事,迷茫懵懂的孩子跳出混沌之域;他是个慈祥和蔼的老人,常常挂着孩子一样的纯真笑容;他是漂浮在广阔海域的书香,迸发着点点的星光,他是我校文学院的退休教授——汤国铣。
走进汤老的居所,屋外的清幽自然与书屋的雅致相和着,给人一种古朴和空灵之感,也许写作原本就需要这样静然的环境吧。
老人嗜爱读书,他的藏书除了本职专业的文学和写作书籍之外,还包括有很多经典的中外小说、散文、古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及医学等。老人喜欢作读书笔记,至今其笔记手册已达69册,约1300万多字。他说读书是一种情趣,是一种生活,也是一种习惯。自退休以后,读书、写作就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多年来,在读与写中,他有了自己的学术成果。
很多时候,我们总希望有条可以通向成功彼岸的捷径,于是便会四处寻找那些自认为功力高深的秘诀,或是拜读名家大作,求人出谋划策,却不知,再怎么学识深厚,颇有造诣的大师们竟然也逃不脱破茧成蝶的修炼。老人说,学识修养和写作就像酿酒一样,酿的时间愈长酒便会愈醇香,读的书愈多,知识垒得愈深愈坚固,假以时日,便会在后期的写作中迸发出来。
“写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要想自己的作品有灵魂,首先便需要自己写作时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老人还说到,生活在这个世界里,他总希望写些对社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东西。故而,他总会通过文章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写作经历,或是与大家探讨自己的某些思想和见解,以笔写心。
他说写文章是一件乐此不疲的事,自闯入文学世界的那一天起,他就喜欢在刊物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记得在他的那五千多册的藏书里,其中那两本《旧文汇存》便是他发表在各大学学报和报刊杂志上的文章汇集。他这一生和报纸刊物结下了不解的缘份,他告诉我,他当学生时也在校报上发表文章,后来做了教师,继续在刊物上发表。到如今写稿投稿对他而言,已是一种习惯,习惯用这种方式和外界联系,习惯用这种方式来寄托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