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文风采 > 正文
打卡贵州, 旅游 “网红” 抖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 我校国旅学院院长殷红梅分享贵州旅游扶贫成效
【作者】      【日期】2019-03-18 12:26      【点击】

“作为一名来自西部贫困省份的代表,我特别关注脱贫攻坚工作,尤其是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扶贫。”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团组开放日活动现场,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院长殷红梅分享着贵州旅游扶贫的成效启示,并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现将相关报道收集整理,以飨读者。

让贵州旅游“网红”抖起来“黄果树瀑布小七孔,天眼西江万山汞,百里杜鹃丹霞红,苗家侗寨贵州龙……”

多彩贵州在抖音平台上“抖”成了“网红省份”,旅游实现井喷式发展。殷红梅说:“贵州这几年旅游发展确实可以用 ‘井喷’ 来形容,代表我们现在的发展是以速度为主,今后我们要从高速度变成高质量,以全域旅游来进行引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殷红梅认为,贵州旅游实践总结出的“全域旅游”,就是要通过多方面、多资源的互利共补,把服务能力、服务体系构建起来,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谈到贵州的旅游,如今每逢黄金周,用“人山人海”四个字来形容贵州的景区毫不为过。殷红梅说:“我们通过大数据计算旅游景区的承载容量,通过预判和预测来进行合理调配,避免景区游客过多情况的发生。例如:索道的运转速度、景区的运行时间、满负荷的运营成本、观景台的容纳人数等数据,成为了核算的依据,让旅游体验保质,同时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理性保护。”

西江苗寨是贵州旅游扶贫的缩影“西江苗寨是贵州旅游扶贫的典型与缩影。”因工作原因,殷红梅常到西江做旅游探讨。殷红梅代表介绍,西江目前有1300多户6000多人,99.5%的人口属苗族,当地居民以前吃饭靠种地、收入靠打工,自旅游开发以来,西江苗寨的发展及脱贫致富迅速跨入快车道。

殷红梅分享了一组数据:西江苗寨游客量从2008年的77.73万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1177.4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1亿元增加到100.08亿元;西江宾馆、酒店、客栈由2007年的16户增加到现在的 405 户。西江苗寨村民人均收入从2007年不足2000元增加到2018年的17930元。目前,西江苗寨千万元户达到10户,百万元户超过40户,十万元户超过200户。此外,全县还有6531户贫困户入股西江旅游公司,户均每年稳定收益3500元。

从贵州省来看,2018年共接待游客9.6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9400多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0.2%、33.1%,实现“井喷”。

目前,贵州省开展乡村旅游的自然村寨突破3000个,农家乐近10000家,有2422个贫困村纳入全国 《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 324014 户,贫困人口 1076563 人。2018年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62亿人次,同比增长54%;实现总收入2148.33亿元,同比增长了36.6%,带动了30.3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

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要实现乡村振兴,就要坚持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相结合。”殷红梅代表表示,近年来,贵州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要抓住乡村旅游兴起的时机,把资源变资产,实践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脱贫攻坚与绿色发展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整合资源,部门联动,统筹推进。

从而,充分挖掘了乡村传统文化和民族风情,强力引进了社会资本和经营主体,加快了乡村旅游与教育、科技、体育、健康、养老、文化创意、文物保护等领域深度融合,开发出了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了乡村旅游精品化、品牌化发展。

形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花茂路径”、特色产业发展的“杉坪路径”、“三变”改革推动的“娘娘山路径”、景区带动的“赤水路径”、民族文化创新的“西江路径”、互联网助推的“好花红路径”、产业融合的“云谷田园路径”等多种路径,探索出了“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带”(景区带村、能人带户、项目带人)以及“三加”(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大数据+农户)三大扶贫模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也构建了大旅游助推大扶贫的产业发展新格局。贵州旅游扶贫成效启示:守住青山,方得金山“贵州旅游扶贫的实践证明,守住青山,方得金山。‘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 就是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乡村振兴。”殷红梅代表表示,全域统筹规划才能科学实施,各级精准发力才能落到实处,机制改革创新才能释放潜力,群众共享成果才能激发动能。

殷红梅代表建议:下一步,一是进一步健全乡村旅游系列国标,发挥旅游扶贫云的作用,确保发展优质高效。二是建议出台旅游资源资产化评估、核算标准或办法,建立旅游资源产权交易中心,提高“青山”转化为“金山”的效率。三是肯请国家在今年1500万人次职工技能提升计划,以及职业院校扩招中,向西部地区旅游人才培养、培训倾斜。

殷红梅代表还介绍道,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现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文化产业管理和产品设计4个本科专业,有旅游管理、旅游职业教育2个旅游方面的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特别是有贵州师范大学与原贵州省旅游局共建的贵州旅游管理学院,是非遗传承人群省级、国家级培训基地和教育部授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近十年来培养、培训了旅游、文化方面人才3万多人。在未来发展中,我们有责任、有能力、有热情为全省、全国旅游发展提供多层次的旅游职业师资和旅游管理人才。

资料来源:根据人民网、中国党刊网、《贵州日报》、多彩贵州网、《贵阳晚报》、贵阳网等媒体报道整理。

(宣传部)

【责任编辑】校园文化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