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陈璐,女,穿青族,贵州人,材料工程硕士。现任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致力于课程改革与工科教学融合创新的教学研究。曾获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连续六年入围并获得贵州师范大学第六、七、八届本科教学质量奖、贵州师范大学第二届本科教学优秀教师奖等荣誉,荣获2016年度贵州师范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从事教学工作十余年来,陈璐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和优化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她潜心钻研,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方式。走近陈璐,一起去探寻她教学的新世界。
改变自己,从第一节失败的课堂开始
工作伊始,初登讲台的陈璐缺乏教学经验,上课过程中过度依赖多媒体教学,没有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一位老师在听完她的课后评价道:“小陈老师普通话不错,像播音员一样,但只会照着PPT念。”她倍受打击,暗想:难道要做这样的老师吗?答案是否定的。她决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主动向身边有经验的、优秀的老师学习,并不断思考如何才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于是,她在自己的课堂上开始尝试新的教学方式。
陈璐主要负责 《工程力学》、《材料力学》、《物理化学》 等课程的教学,由于这些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学生对工程设计方面接触比较少,如果直接按照课本讲授,会让整个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于是她将拧瓶盖、擦黑板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人了课堂。例如在向学生讲授力偶时,她通过拧瓶盖这一动作让同学们更直观地认识力偶就是作用于同一物体上的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共线的平行力;在讲解钢铁的平面运动概念时,学生对抽象概念难以理解。在此情况下,她灵光一闪,在讲台上示范擦黑板的动作,如此一来便有利于学生理解钢铁的平面运动;除此之外,她还生动地运用了泰坦尼克号沉船的原因解释剪切变形。尽管这些教学方法平常普通,但却能够让她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吸引学生,这是她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学创新,学生课上也能“玩手机”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以及与学生的接触中,她深知今时今日的大学生已经和以往不同了,以前的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无法获取学生的注意力。要想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创新教学方法。现在的学生手中都有手机,也都爱玩手机,陈璐就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创新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在上习题课的时候,她会提前在电脑上设计好题目,以便课上让学生用手机上的App问卷星扫二维码来回答,并且在同学们提交答案的同时,正确率就已经同步汇总到她的手机里面。她再根据每个题的正确率来选择侧重讲解的题目,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陈璐将学生手中的手机充分利用了起来,让他们在课堂上也能“玩”手机。
值得一提的是,陈璐更加注重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授课时她有意加大提问力度,随时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同学们争相回答,回答的成绩记入平时成绩,回答问题的同学人数和热情都明显增多,这远远好于点名回答。
硕果累累,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
除了自身对教学的摸索外,陈璐还积极参加学校课程改革。她按照“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相异性”的教学内容改革思路,调整授课顺序,将教学内容优化重组。新的课程体系在2011—2015级本科生中逐步推广与实践,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及格率,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磨炼,陈璐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形成了特有的教学风格,在培养材料工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的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身特色优势,为学校学院培养材料工程、冶金工程专业人才,陈璐一直在刻苦钻研,悉心探索,最终收获了累累硕果。从2012年至今,陈璐连续六年入围并获得贵州师范大学第六、七、八届本科教学质量奖,2016年获得贵州师范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16年5月获贵州师范大学第三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理工组二等奖;2016年7月获贵州省第三届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一等奖;2016年8月获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组三等奖;2016年9月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激励她更加努力钻研教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十二年来,陈璐一直在教师岗位上默默耕耘,积极探索。在陈璐眼中,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为学生们将来走上社会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培养新时代的国家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现在,陈璐仍在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教学改革与创新,她希望可以带领学生们继续在神奇的理工世界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