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盛茂银,男,汉族,安徽和县人,1980年4月生,博士,中共党员,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现任喀斯特研究院副院长,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林草植被修复工程技术带头人,贵州师范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授权点领衔人、环境科学与工程石漠化治理学科方向领衔人,长期致力于喀斯特植物生态与石漠化防治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专项等40余项科研课题。以第一通讯作者已发表学术论文 60 余篇,其中 SCI 收录 18 篇、CSCD收录50余篇,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出版英文专著1部,获国家授权专利6项。
想之所想,供之所需
盛茂银既是我校地理学科的研究生导师,也是本科公选课 《城市生态》 等课程的老师。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盛茂银承担了贵州师范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学生评价优秀、师德学风与科研诚信良好。他不仅注重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也强调科研成果向课程、教材的转化,指导校研究生承担创新研究课题。
盛茂银多年教授的本科公选课 《城市生态》,获得了90多分的网评优异成绩。面对公选课,他有着自己的方法。首先他注重课程与实际的结合,并把学生关注的现象放到课程学习中;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多样的教学形式吸引大量学生,如对于理论的学习,他会专门开设专题讲解,同时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无论是在授课还是在研究中,他是学生的“陪伴好友”。他的学生温培才说:“老师是一个外冷内热的人,他考虑事情周到,总是能把后面的事情想好;而且盛老师在生活中和学习中也给予了我很多帮助,他是我的恩师。”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盛茂银一心一意服务学生;作为一名教师,他的教学耐人寻味、充满乐趣;不仅能给学生学术上的指导,而且在各个方面提供了帮助,他的热情和敬业,给学生们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不断钻研,勇于创新
在科学研究中,盛茂银坚持不断钻研,取得了很多优秀的成果。盛茂银老师作为核心人员,成功申报了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负责生物多样性部分,成功申报了中国南方喀斯特(II期)世界自然遗产;他还主持和承担完成了石漠化监测、森林公园建设科技支撑等20余项社会服务课题。
盛茂银说:“喀斯特地貌也是西南地区致贫的原因之一,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多,很多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团队非常渴望在治理石漠化上尽一份力。”他怀着对西南地区绿水青山恢复的信心,在喀斯特植物生态与石漠化治理领域,阐明了植被群落结构、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对石漠化演变的响应规律和驱动机制,研究了石漠化演替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的变化规律及其耦合因素。首次提出了石漠化环境土壤质量并不是随着石漠化程度增加而一直退化的趋向,而是一个先退化后改善的趋势的理论,为科学治理石漠化提供了基础理论。喀斯特石漠化的治理研究是关乎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怀着对西南地区绿水青山恢复的初衷,盛茂银和团队一直坚持着。
另外,盛茂银和团队在喀斯特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收集了世界范围内30余种淫羊藿属植物种质资源千余份,建立了淫羊藿属植物活体种质资源库。淫羊藿属在全世界有60多个种,他和团队发现了两个新种,分别在印江和罗甸,他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杂志《Novon》 上,在无数次的奔忙考察中,他和团队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盛茂银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思考、推陈出新,萌发许多科研灵感。
趣味生活,快乐学习
也许你会认为,这样一位资历雄厚的老师,生活中肯定也是沉闷的、无趣的,其实不然。盛茂银喜欢看历史著作,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文化,还能在阅读中学习新思想,给科研提供灵感。
由于工作需要,盛茂银去过很多地方考察,在众多的考察地中,让他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关岭花江,去花江的次数是最多的,这个地方是石漠化治理的一个示范区,团队在这里进行治理技术的推广,所以对这里产生了特殊的感情,尽管工作很忙碌,但盛茂银并没有失去热情,想到新的研究成果就要出现,他就充满力量,继续前行。
在研究的道路上,虽然很忙碌,但盛茂银始终充满热情。对他而言,即便科研工作要付出很多的汗水,但当研究出硕果,桃李满天下时,这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