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盛夏,繁花似锦,瓦蓝的天空漂浮着丝絮般的云彩。又是一年毕业季,贵州师范大学校报记者团2014级学生记者们也到了即将离开的时候。都说离别是人生的必修课,光阴就是在分分合合中悄悄流逝。如今你们就要踏上新的征程,但离别不诉离殇,愿归时再述衷肠。
勤于笔耕 搬运隽秀文字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入记者团,从一个什么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能的一个新人,经过三年的不断磨练、不断修正、不断提升,从发现题材、观察现象,到捕捉学生的生活热点,直至采访整理后交出一篇合格的稿子,他们靠的是努力与认真。记者团会对每年学校的重大活动进行专题报道,例如体育文化艺术节、迎新活动,记者们用文字记述着学校的历史,用文字让同学们了解学校的动态,他们是文字的搬运工。
新闻策划部部长韦艳芳说:“第一次参加体育文化艺术节专题报道时,记得是前辈带着我们去报道,那时候我只需要准备好采访提纲、随时跟进赛事进程就好。”但作为部长时,她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她就需要安排所有报道人员,时时刻刻都有一种紧张感。是的,在报道体育文化艺术节这种重大的专题时,记者团至少有三十个人奔跑在绿茵场上。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个采访证,三个人就组成一个小分队,跟进一个运动项目。
用自己的双眼去挖掘亮点,用自己的笔尖记下精彩,用自己的文字承载意义。“去年的体育文化艺术节我们一共写了十二篇人物报道,三篇特别关注,一篇评论。当时我和韦艳芳一整天都在改稿子,对于没有完善的稿子我们还会重新采访,直到稿子合格。最后完成工作时感觉头晕眼花”,即将退役的团长易龙回忆道。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的力量是强大的。一群人,有着共同的目标,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为同一个集体而奋斗,结下深厚的友谊,这是记者团所有人的感受。
有那么一群人,赛场不是为他们而准备,欢呼不是为他们而喝彩,镜头也不是为他们而聚焦,他们只是“默默”地跟随,从开始到结束,从白天出发到夜晚赶稿,希望用自己的文字记录这一段事实,这就是他们所做的事。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既不是运动员,也不是裁判,更不是拉拉队,他们只是全程跟随所有人整装待发,为运动员们呐喊喝彩、为志愿者记录美好瞬间、为工作人员记录辛勤付出,这
就是身为记者的他们。
魅力平台 激荡飞扬青春
记者团成立30多年来,一直是学生们很好的第二课堂和实践平台,尤其是在写作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际能力方面。写作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语文能力”,培养人的写作与“说话”,记者团为学生记者提供了一个“名利双收”的机会。
因为热爱,所以才会全力以赴。进入记者团完全是因为他们热爱记者这个职业,只有热爱一件事,你才会努力去做好它。即将离开记者团,易龙感慨道:“记者团一直坚持的是 ‘新闻立团、以情治团’,在我看来团精神的所在就是团结,还有就是人情味儿,在这里不仅可以收获许多友谊,还可以让自己得到成长、历练。经历跌跌撞撞然后华丽蜕变。”在记者团里,每个人都能得到够成长,都能够充实自己的内心。
对于所有记者团的成员来说,记者团不仅仅是一个大家庭,而是一个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展现自我才能的实践平台。在这里,只要你有想法,提出来后大家都会支持你,让你尽
可能地去尝试,当然,失败了会相互鼓励,争取下一次做得更好。
虽然说是记者团,但是很多人进来时是什么也不懂的,都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一步一步的学习写作、采访,从中得到锻炼,提升自我。副团长罗明媛说,“我是广播电视学专业的,记者团的各种活动与我的专业相关,就专业技能而言,我可以在这里得到很好地锻炼。”
有了平台就要学会利用,记者团里许多成员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但进入记者团,师兄师姐们便毫无保留地传授自己的经验,写稿、拍照、改稿……事无巨细。“传帮带”一直是记者团的传统,正是这条线牵引着大家,让每位成员都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
校报最后都会做成影印本后存档,四年以后,大家都会毕业,都会离开校园,但是多年以后,当你回忆母校的时候还可以在校报里找到你的足迹,这是一件多么骄傲,多么激动的事。“要努力上进,不好高骛远;要勇敢自信,不畏首畏尾;要心怀赤诚,不功利现实。”这是易龙对大家的期望。平台提供了,去不去利用这个平台就是自己的事了,有的人能在平台上学习到很多,而有的人只会碌碌无为的度过三年。所以在团里要学会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争取机会,慢慢磨练,待你有了基础就不会惧怕任何挑战。
时光不老 友谊心中长存
记者团不仅是一个提升能力的平台,而且在这里大家一起将那些能将黑暗日子变得光彩照人,也收获了彼此深深的友谊。“记者团是我待了三年的家,我从大一那个做事缩手缩脚的小姑娘变得能在众人面前大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其间我收获了很多的成长,因为热爱摄影,在这里认识了有共同爱好的朋友,而志同道合的友谊也是我一直追求的。”副团长伍捷说到。
在不同的地方会收获不同的友谊,在这里可能大家都不善于用言语表达,但是内心深处彼此都怀着一颗诚挚的心。罗明媛说,这种友谊就是,一群兴趣相投的人在一起想要做好一件事,共同努力的一种状态。
在记者团收获的友谊中,没有表达出来的都记在脑海,存于心间。,这里的每位成员都会像老师一
样教给大家做人做事的方法,有好的学习方法和写稿经验就直接拿出来大家交流讨论,真心希望能帮助到其他人,少走一些弯路。在这里我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这里能感受到“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个人魅力,有相互交流共同进步的欢乐氛围;在这里,大家坦诚对待彼此,没有保留,没有秘密。深深的友谊就像一根无形的纽带,把大家牢牢系在一起,拧成一股绳,紧密而有力量。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校园里面到处弥漫着夏日的气息。相信所有即将退役的学生记者都会铭记在记者团美好的三年生活,将此作为人生的一笔财富,好好珍藏。正如宣传部副部长、校报编辑部主任李俊教授寄语:“希望他们 ‘退团不退耕’,虽然人不在记者团了,但依然是我们的记者,即使明年大家毕业了,走向了新的工作岗位,依然是我们的老记者、我们的校友,依然要勤于笔耕,继续写下去,让写作伴随终生。正如培根所言:写作能使人精明,使人睿智。希望大家都能够成为一个精明的人、睿智的人。”相信他们会在以后的路途中披荆斩棘,收获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