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2017年的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之“记录身边?感动之美”微视频大赛中,我校选送的 《西江千户苗寨》 荣获一等奖。走进作品 《西江千户苗寨》,随着画外音响起,我们的思绪飘向远方,仿佛置身其中。我们不仅能听见鸟鸣与苗家人的歌声相应和,还看见群山环绕之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寨中的吊脚楼,灰瓦木墙,盘山而建,巧妙地与西江山水融于一体。这苗寨的流岚雾霭,像极了一幅动人的水墨丹青。
西江千户苗寨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苗族聚落村寨,是苗族“原始生态”文化保存很完整的地方。同时它也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现着苗族发展史诗,是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胜地。该获奖作品便是在此处取景的。通过拍摄当地风俗面貌、风土人情展现了西江千户苗寨独特的民族风貌。
以美之名 崭露头角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微视频中苗景、苗物、苗情的画面无一不展现了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韵味。创作者马欣竹是凯里人,与取景地同属黔东南州。她爱旅游,也爱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她带着对苗家文化的热忱,赋予了作品厚重的历史人文气韵,让整个微视频在短时间内呈现出了别致美。
据创作人马欣竹介绍,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她偶然间看见的一个女生的西江游记。于是,她便想趁着这次机会,前去体会那里的民族风情,感受那里的民风民俗。她将自己融入了苗寨的土地、苗寨的生活,想象自己是这里的居民。她在里面看过往的旅客,看西江苗寨的一切。并记录下来在这里三天的生活,用心去感受和创作。“最初的设想是拍摄一个被一片金光笼罩下的苗寨,结果去了三天,天公不作美,几乎每天都下雨,就临时改成了雨后的有雾的清晨,没想到效果还不错。”日本学者说“嗜之越笃,技巧越工”。获奖虽是意外之喜,但是创作时的用心却使得获奖并非“意外”。
《西江千户苗寨》 从2016年3月新学期开始便开始着手准备,真正从确定题目到最后完成用时是一个半月的时间。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如果说马欣竹是这部作品的奠基人,那么刘瑜则是在这部作品中锦上添花的不二人选。把30分钟的素材剪辑成不足5分钟的小视频,这也是十分考验功力的。“其实我啥也没做,得益于我们老师的指导,所以自己剪辑起来也不费力。”
民族文化 多彩苗乡
“世间从未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微视频以“眼睛,也是需要旅行的”一句开始,从清晨的白雾到夜晚的灯火,视频带给了观众们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这里人杰地灵,安静祥和,《西江千户苗寨》 让我们看到了岁月在这个民族留下的足迹和沧桑。“我最喜欢的便是这苗族博物馆,不得不让人惊叹他们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优良文化和精湛工艺。”这个博物馆不仅陈列了苗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更陈列了这个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生命。“无银无花不成姑娘,有衣无银不成盛装。”苗族的银饰堪称是精妙绝伦。尤其是那精美的大银角几乎是佩戴者身高的一半,这也正是苗族“堆大为山的巍峨之美,水大为海的浩渺之美”的体现。如果说银饰是苗族女性的代表标志,那么服饰则代表着苗家人独特的艺术作品。微视频里提到:“苗族的服装色调鲜艳,刺绣精美,那女孩儿的嫁服更是精美万分”。各色各样的花纹,图样仿佛在诉说着那些不为人知的古老历史,因此苗族服饰也被誉为“无字史书”和穿在身上的“史书”。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省份,民族文化早已成为贵州的符号。这属于东方之美的民族文化,是人们精神的积淀,心灵境界和物质的契合,怎能不让人痴迷,让人神往。我们要融入这片土地,成为它的传承者和开拓者,将民族文化推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