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文风采 > 正文
展现校园活力, 跳出花样青春
——记我校学生在2018-2019全国跳绳联赛 · 广东惠州站比赛中荣获佳绩
【作者】施倩 夏春雨 王银凤      【日期】2019-06-17 21:20      【点击】

在我校体育学院吴翠翠和李静芸老师的带领下,贵州师范大学花样跳绳队于近日参加2018-2019年全国跳绳联赛 ·广东惠州站比赛,在报名的6个项目中,我校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石开棋荣获男子30秒单摇、男子30秒双摇冠军以及一项男子个人花样高级亚军;体育学院2018级研究生周彩云荣获女子30秒单摇、3分钟单摇冠军。

分秒相争,“绳”采飞扬

每一场比赛八个人同时进行,音乐一响,大家就开始一起跳。“如果去到现场,即使你不看,只用耳朵听就可以听出来每个人的速度都很快,脚和跳绳落在地板上的声音特别激烈”。回忆比赛时,选手周彩云说,“全部比赛结束之后还有一个小游戏叫作“速度争霸赛”,这是各种花样跳绳在速度上的一个比拼,觉得自己的速度比较快的选手都可以报名参加,全场的人围在一起给他们加油鼓气,那个场面令人印象深刻”。说起这个时,周彩云就显露出激动之情。

由于没有初赛、半决赛,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这使得比赛充满了更多的挑战性和未知性,也对参赛选手的现场发挥有了更高的要求。比赛分为速度和花样两类,速度赛按规定时间内所跳个数的多少决定名次,而花样赛则根据动作的难度与完成度进行评分。相对于简单的普通跳绳,花样跳绳更具难度,其形式也有很多种,比如单绳花样与交互绳花样等。除此之外,选手还可以选择创造从来没出现过的动作。对于石开棋来说,在接触学习花样跳绳的过程中,每学会一个新动作的喜悦感不亚于解开一道数学难题,他也因此对这项运动抱有更浓厚的兴趣与热情。

训练的汗水换来赛场上的胜利,这对于两个选手来说无疑就是最好的回馈,但是比赛的意义却又不止于此,正如今年26岁的周彩云所说,能在这个年龄代表学校去比赛已经很珍贵了,不管结果如何,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出来就已经心无遗憾。

兴趣作指引,成功靠努力

因为一时的好奇去喜欢,却用了十分的努力去追求。当问及选择加入花样跳绳队的原因时,石开棋和周彩云均表示当初是被花样跳绳与普通跳绳的不同之处所吸引,真正接触之后就像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彻底地喜欢上这项运动。“花样跳绳不仅形式多样还融入了其它元素,比普通跳绳更有趣,学起来不会觉得枯燥。”周彩云说道。

成功不仅仅来源于兴趣的引导,更与自身的努力息息相关。石开棋与周彩云用行动诠释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含义。据了解,他们从赛前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开始做准备,每天的训练内容分为速度类训练与花样类训练。速度类的训练主要包括30秒的单摇、双摇,属于爆发型项目;三分钟单摇、双摇则属于耐力型项目。花样类的训练主要包括个人单绳花样、两个同步、两人车轮、交互绳、以及集体的小型表演等等。开头容易坚持难,不管是在技能还是体能方面,突破自己成为两位选手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石开棋说,“每天学习和训练连轴转,让人感觉快要窒息,但是我把这场比赛当做是我大学期间的最后一场比赛,想要有个完美的告别,所以不想轻易放弃。”最后在老师的陪伴与鼓励下,凭着心中的信念,他们还是一步一步坚持了下来。

在指导老师李静芸眼里,他们认真的态度与勤奋的样子,正充分地展现了大学生的青春活力。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以及高度的自觉性也让两位指导老师印象深刻。

赛事促文化,运动强身心

跳绳起源于中国,是一项人人都会、家家都有、校校都练的全员健身运动。花样跳绳则是在传统跳绳的基础上融合舞蹈、技巧、武术、街舞和音乐等多种运动及艺术形式,是一项集健身、休闲、娱乐、竞技和表演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运动项目。谈及对学生获奖的看法,指导老师李静芸表示:“作为教练员来说,我们的运动员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肯定是有预想的。我们会根据全国的水平以及运动员的水平,来预测运动员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此次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我也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体育赛事能够促进体育文化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体育竞赛训练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我们通过各种体育赛事,走出学校,走出省,走向全国,甚至还可以走向世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能够体会更多的文化,接触不同的人,增强他们交流沟通的能力,也向世人展示我们师大体育精神的魅力。”李静芸说。

花样跳绳,不仅仅是为了让我们的体魄更加强健,更重要的是引导和教育我们能够阳光、自信、健康的成长。相信花样跳绳将会成为学生们喜爱的一项运动,让学生养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种贵在坚持的理想信念。


【责任编辑】校园文化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