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受表彰代表,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我校82岁高龄的退休教授吕传汉代表 《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 教学30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 课题组出席表彰大会领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奖章和证书,并作为受表彰代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30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是我校教授吕传汉领衔,与夏小刚、严虹等共同完成的课题。吕传汉的课题组是如何取得这样的成就的?“情境—问题”教学法有何特别之处?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连线了吕传汉教授。
十年探索 拉开序幕
1959年吕传汉留校教书,在教了24年高等数学后,于1983年转入数学教育研究,至今已有60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于学校数学系研究水平比较落后,吕传汉作为当时的系主任,他想要寻找一个既能带动自身研究水平提升,又能带动数学系全体教师研究水平提升的课题。经过十年调研、探究,最终选择了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课题。
这看似简单的选择,却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最初几年,由于研究方向的错误,吕传汉先后两次放弃了课题。而真正与数学教育研究结缘是在1979年,“我到北京师范大学去看我系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陈木法老师时,巧遇北师大数学系的曹才翰老师给学生作 ‘国际数学教育改革趋势’ 的学术报告,两个小时的报告使我大开眼界,受到很大的启发。”谈及选择数学教育研究课题的契机,吕传汉说道。从北京回到学校后,他开始发动老师们研究数学教育,并针对如何进行数学教育研究这个问题做了一个规划。“数学教育的研究方向很多,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我们的研究重点是一个难题。”吕传汉曾经考虑选择数学史,是他改变主意的是在1987年,日本筑波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的能田伸彦教授到贵州师大访问时,吕传汉请他指导。“能田伸彦教授说,研究数学史需要花相当多的钱从国外购买研究资料,我们没有优势也很难搞出特色。他建议,贵州少数民族多,如果研究贵州的少数民族数学教育就很有特色。”能田伸彦教授离开后,吕传汉就带着3个老师到贵州黔南、黔东南州的民族地区调研了11天,得出少数民族数学教育确实值得研究的结论,这便拉开了他们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的序幕。
教育创新 打破常规
从1985年开始从事跨文化数学教育研究,吕传汉一做就是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的研究历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重点挖掘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数学文化,考察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学生的数学思维状况;第二阶段重点进行跨文化数学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实验,即“情境—问题”教学实验;第三阶段重点研究通过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简称“三教”)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第二阶段提出的 《中小学数学“情境—问题”教学30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建构》 科研课题在2018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究竟“情境—问题”教学法和寻找的教学法相比,有何不同寻常之处呢?
“情境—问题”教学法是立足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考察、学生问题意识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于1999年由吕传汉、汪秉彝提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单向的“教—授”)不同,“情境—问题”教学法经过十余年对民族数学文化情境的挖掘和梳理,以及中美两国跨文化背景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证研究,构建和形成了一种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数学“新”教学模式——旨在创设数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学生求知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起强烈的问题意识。并且它还鼓励学生质疑批判,教给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方法。如:在解决给定问题的过程中或改变给定问题的限定条件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后的回顾与反思中提出问题;考虑已知定理的逆命题和已有问题的反问题提出问题等等。通过“三教”(即“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教学,促进学生会思考、会体验、会表达,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团队成员兴义阳光书院的尹慧梅说,“2001年参加 ‘数学情境与问题提出’ 课题研究,最初的感悟就是,数学课堂居然可以这样上!”这或许就是“情境—问题”模式与众不同的最好证明。提及“情境—问题”模式取得的教学成果,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数学课题组的成员表示,“通过课题实践,深刻改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情境—问题’ 教学方式,现已深入师生内心深处,成为了师生教与学的自觉乃至思维方式。通过实施该教学法,现在我校的数学中考成绩大幅提升,荣获市 ‘十八连冠’,多次获得数学竞赛省团体优胜奖;教师科研能力大幅提升,数学研究团队累计发表论文219篇,出版数学专著及教辅用书十余册。”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习总书记和我握手时,是我终身难忘的最幸福的时刻!”回忆在9月10日举行的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与习总书记握手时的情景,吕传汉激动地说道。他表示,虽然自己年过八旬,仍愿与同行志士携手共研,只要大家坚守教育一线,坚持用心用力、持之以恒、科学地进行研究,一定能赢来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的艳阳天。
“知道研究的方向错了,就一定要改正错误。人绝对不能够钻牛角尖,在可以回头的时候就一定要回头。固执不等于执著,要懂得在反思中前进!”在探究、选择课题的漫长过程中,对于自己两次的果断放弃,吕教授说道。如今取得的成果、获得的荣誉,源于他对知识永不满足的态度、对教育事业永不放弃的热爱、对逆境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坚定不移的信念。
“听吕老师评课,我们总是深感惭愧。他的每一次评课都是现场作PPT进行即时点评和演示,让所有参与者清晰地看到不到半小时前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现场照片。虽然他已是82岁的高龄,但还在为贵州基础教育的发展四处奔波,引领、指导教研人员、一线教师教研、教学,实在令我等晚辈由衷钦佩。”贵阳市教科处副书记、副所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叶明亮说。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吕传汉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工作,完美地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一位人民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体现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担当和奉献,他是新时代教师应当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是最美的奋斗者!
记者手记
吕传汉是在地方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挤出时间接受记者采访的,兴义八中开展教学实验2天,盘州培训小学教师1天,晴隆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3天……这位82岁的老人对工作的热情与坚持,让人敬佩。“作为一个高师院校的教师,必须坚守教师教育岗位,培育优秀的职前好教师!”吕传汉的话一直回荡在记者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