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四川安岳人,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2008年7月到贵州师范大学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任教。他勤勤恳恳于教学,被评为贵州师范大学优秀教师,连续荣获贵州师范大学高青赛工科组优秀奖、贵州省第二届高青赛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高青赛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三等奖。他兢兢业业于科研,2012年被聘为贵阳市科技特派员,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6篇,其中被SCI/EI收录16篇。他是一名衷情教学与科研的教师,也是一位能细品生活的优秀青年学者。
8月26—29日,由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主办的第二届全高青赛在华中农业大学举行。来自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新疆建设兵团的96名参赛选手齐聚武汉,同台竞技。黎阳老师代表贵州赛区参赛,荣获自然科学应用学科组三等奖。
金光不怕暗夜,梅花香自苦寒
32岁的博士、副教授,6年不短不长的教书生涯,那些令人瞠目结舌的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及教学成果奖项都让许多青年教师自叹不如。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对于贵州这样的偏远地区,虽然地域偏,但教育不偏。
采访中,黎阳总是强调,此次比赛取得的成绩并不是他一个人努力的结果,而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更与学校专家督导团的建议和校工会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他对自己在比赛中的表现不大满意。在比赛中,要面对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985高校的优秀选手,还要面对工、农、医等不同知识背景专家授课,毋庸置疑,这是一件令人紧张而难以把握的事情。但他凭着平时的教学积累、充实的准备和专家督导团的建议,以领会学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方式授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他说道:“此次比赛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平常自己很难意识到自己的不足,通过与别人比较就很容易,与人交流是自我提高的一个好方法。因为即使自己反复看自己的上课视频也不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缺陷,若有人提点,就会很容易找出”。他从资深专家督导团的指引中、各地优秀选手的精彩表现中,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分析,真正体会到了应该怎样在课堂上注重更多的细节,并将其贯穿在知识点的导入、分析与回顾的教学过程中。
在武汉最令他难忘的是,赛前华中农业大学为包括他在内的五位选手过了一个集体生日。说到这里他掏出手机,和我们分享当时的照片。他说:“能感受到主办方的用心,真的很感动,也是挺难忘的一个生日”。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作为工科出生的黎阳,勤学苦读,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辗转到贵州师范大学,热爱科研的他走向教书育人这条人生道路。他积极配合学院和教研室的工作安排,先后承担金属材料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任务,承担了《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腐蚀与防护》、《计算机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有色金属》、《专业实验》等专业主干课程的讲授。在接受授课任务时,敢于啃硬骨头,主动承担难授课程的授课任务,在教师中做好表率,受到教研室同志一致好评,超额地完成了学院规定的教学工作量。在教学过程中,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他觉得教无定法,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等能力,鼓励学生积极了解行业最新发展情况,使学生能将所学与实际相结合,启发式教育学生。因此,我们不得不承认,金子发光不怕寒夜,暗香浮动需忍耐凝寒。
天生我材必有用,以其德才育桃李
黎阳一直觉得天生我材必有用,他也一直这样教导学生。当谈及教学重心时,他说:“教书育人重在育人,在今天这个复杂的社会,诸多有才之人行苟且之事,他们虽接受过高等教育,但究其原因是他们未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中,教学应与育人并重,甚至以后者为先,教育学生不应该不劳而获;作为教师更应以正师德为己任,以树人为本,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教与学中,他认为教学是一个整体,教不能闭门造车,要多交流、广积累、深理解、见贤思齐。对于现在迷茫的大学生,他建议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搞好学习,利用机会学习一些社会工作需要的基本技能,为自己开凿成功通往社会工作的渠道。
2013级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班的同学们纷纷表示,黎老师上课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灵活而精于要领,经常在课上穿插一些课外知识扩展大家的知识面,发散大家的思维,激发大家的潜能。也常常和大家“打”成一片,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教大家做人做事,教大家生活技巧,并一直鼓励着他们前行。该班班长说:“我一直对专升本没多大信心,但黎老师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我,渐渐地,我开始有了计划。”正是这样的言传身教、激励教学才能让学生成才,并能为社会所用,回馈于社会。2013级材料工程技术专业的王绍雨同学说:“黎老师的课轻松活跃,人也很风趣,课堂内容丰富,很乐意上他的课,而且他的课我从不逃”。谈话间,我们还了解到大家都亲切的叫黎阳为“黎总”。
此外,黎阳曾兼职担任2008级材料技术、冶金技术专业班主任,2011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导师。虽然教学科研任务繁重,但仍坚持定期与学生见面,培养学生专业思想与工程思维,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对逃课逃学的学生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黎阳常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心声,积极引导本科学生从事专业科研活动,锻炼其学术思维与动手能力。
百尺竿头步步高,他为实验狂
黎阳除了教学之外,更多的时间就待在他的实验室里。他爱好科研,并敢想敢做。以邓稼先坚持在艰苦环境下回国,将才华与精力奉献于科研事业作为标尺,坚持着“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的理念。他说:“自己以最大的努力达到一种以科研促进教学的理想状态,教学与科研并重。”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刘卫说:“黎阳老师科研能力强、勤恳工作。除了上课时间都呆在实验室,即使节假日也是如此。目前已破格申报了教授职称”。他的实验室在白云校区,虽然没有亲眼所见,在我们眼里总觉得应该是一个科研环境很好的地方。但我们却听到他用“小米加步枪”来形容,也就是实验室环境很艰苦。原来,自从有了这个不完备的实验室,他总会留意路边或垃圾桶里是否有能用到的东西,如木块,他会把它淘进实验室,钉成支架,用于实验。利用这些淘出来的“废宝”一点一点搭建起了他最爱的实验室。席间,他让我们从抽屉里取出一袋泥土,它来自广西,并介绍道这些都是自己亲自去各地用自己的资金搜罗粘土、高岭土等陶瓷原料。
近年来,黎阳在科研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在科研项目方面,黎阳主持并完成了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黔科合J字[2010]2008号,验收结果为优秀);贵阳市科技局项目([2010]筑科工字第1-28号),山海基金项目(2011)。目前主持科研项目有贵阳市科技局科技特派员项目(筑科合2012207),贵阳市白云区科技局项目(2013),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20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462004)。在科研论文方面,黎阳以贵州师范大学名义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26篇,其中SCI/EI收录16篇,多篇论文被他人引用。2012年出席了中国工程院高性能纤维战略研讨会,其科研成果受到与会专家、院士的一致好评,不仅宣传了我校,还为我校争得了荣誉。
在重视自身科研之外,黎阳还重视科研团队的培养与凝聚,带领学科老师一起做科研共发展,自购多台(套)设备用于团队科研项目实验,促进了材料与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工作的发展,也为学院的科研平台的搭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更难得的是,他还积极指导学生做科研。如:指导2007级本科生张诚等同学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并以优异成绩考取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2008级雷兴领、黄小琴等同学参与教师科研,两位同学分别考取了广州工业大学和贵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并受到现培养单位的一致好评;指导2009级本科生冉娜、钟干等同学承担校级重点科研项目1项,项目完成时在省级公开刊物上发表论文1篇。
懂生活,精厨艺
教学与科研之外,生活中的黎阳积极乐观,爱好做菜,并且精于厨艺。采访席间,他还向记者展示了他炒菜的视频,的确是色香味俱全的卖相。最令他高兴的是,在亲友聚会上,能独自为大家备上两桌酒菜。很难想象,一个精于科研与教学的博士,能这么的懂生活,爱生活,也让我们看到他不一样的一面。
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无论是家人还是学生,他都用真心去对待,并一如既往地努力着,脚踏实地的努力着。正如他所说的教师要无愧于起这个神圣、光荣的职业,也如他所期望自己的教学要与科研并重,将自己的教与学、学生的德与才并重。生活中的每时每刻,他都在思索如何将这群亟待雕琢的“玉石”雕琢成精美的“艺术品”,也用自己的方法在践行着,也将一直践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