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喀斯特研究院、文学院五位大学生设计的创业作品——蝶之翼民族文化有限公司,在2014年全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了公益创业赛金奖。让我们走进这个团队,走进这五位大学生,倾听他们的创业故事。
创意由来
记者走访了这个团队的其中三个人:陆锦、吴慧、王娴。她们是师大喀斯特研究院喀斯特生态建设与区域经济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三位漂亮的女生说起创意的由来,不约而同谈到她们跟着导师做项目的事情。
她们三人师从一个导师:喀斯特院专门研究社区发展以及经济的任晓冬老师。当她们研一生活刚刚开始时,就跟着导师做研究项目。当时,导师手中有一个公益性项目——“花旗贵州手工业发展项目”,主要研究贵州省丹寨县当地有名的苗族蜡染、米酒、石桥古法造纸等手工技艺的文化传承。
三个人同时参与了这个项目的前期调研,多次与导师一起前往黔东南丹寨县搜集相关资料,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了解当地手工艺的发展情况及困境。她们亲身来到风景秀丽的丹寨县,惊叹于手工艺品制作过程的艰辛,制成品的精美。这样美艳的手工艺品却“藏在深寨人少知”!制作者们的纯手工制作,耗时长,有时,一件成品的制作要延续3-5年时间。从事这一行的大多是年龄较大的妇女。她们对当地的手工艺制作者们进行电脑技术、文化等相关培训。了解到当地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不愿意学习这一祖传的工艺,这些手工艺品都将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如何提高手工艺品制作者的收入,保护这些传承了几千年的手工技艺,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手工艺品制作的传承创新中来,这些问题,引起了三位有心女孩的思索,也是他们创意的由来。
在项目中,她们不仅参与前期的调研,还参与了项目的广泛宣传工作。宣传目的是将丹寨的手工艺品的制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宣传的主题是“寨生再生”,意思是丹寨的手工文化再次焕发勃勃生机。宣传过程中,邀请了贵州一些青年设计家来助阵,如青年设计师吴振强等。这为她们创意的实现积累了人脉资源。
创业激情
校团委联合有关单位及企业举办了2014年“创青春·兴富祥杯”创业大赛,激励在校大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投身创业实践活动。这一消息让陆锦、吴慧,王娴三位有想法的女生跃跃欲试。她们打算将丹寨的传统手工艺品与时尚元素结合,通过回收手工艺人的手工作品,对之进行加工设计,使传统的少数民族艺术创作附着在功能之上,完成传统手工艺品与主流消费市场的接轨。她们的想法得到了导师的同意和大力支持。
有想法是一回事,但要将想法付诸实践却并不那么容易。参加比赛需要项目书,精美的PPT设计及相关的视频材料。既然是创业还要有产品设计及销售门路设计。她们三个分头行动:从网络上下载现成的项目书模仿写作;联系设计师帮忙设计产品;在网络上查找相关产品,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包装、价格定位。这时学校团委老师对这些初出茅庐的参赛选手们开展了创业大赛培训,结合项目书的撰写,邀请知名创业导师对创业机会、发展战略、营销策略、财务管理、风投引入与退出等作了细致而深入的讲解,帮助她们把梦想变为现实。随着业务的进展,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研一学生宋庆胤加入团队中来,采集素材按照比赛要求制作成了PPT和视频;来自文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一年级的学生刘大盼加入团队中来,负责项目的陈述。五人团结协作,为参加大赛做好了准备工作。
创意夺魁
展示在记者眼前的是她们的设计成品:一个时尚、大方的白色精美手提包,手提包正面是皮质料,侧面镶嵌着丹寨民族手工艺品。手提包将潮流时尚与民族手工艺品做了完美结合。据她们介绍,同类的产品在淘宝店里的价位是3000-4000元,而她们的定价只有同类产品价格的三分之一。产品面对的消费群体主要是“白领”、“灰领”等知识青年。这些人有文化、有一定的消费能力,懂得品味生活。购买者拥有这款手提包时,也是在体验一种文化,分享手工艺品背后的乡居生活背景。创意销售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投入较小。目前网络消费模式正在以投入小、实惠多被大众熟悉接受并受到青睐,前途无量。广大青年80后、90后们是网络消费的坚强支持者。
团队的创意不仅赢得了学校创业大赛评委们的青睐,还一举获得了2014年全省“创青春”大学生公益创业赛金奖,并获得了参加今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的资格。
当记者问到她们是否有信心将这个创意变为规模化的产业线时,她们的回答是:“我们会尽力的,我们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她们是好样的。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对于保存着许多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贵州来说,是个重大课题。五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学生在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为此奔波忙碌着。期待她们梦想成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