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文风采 > 正文
艺脉相承向未来——我校学子在第十二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斩获佳绩
【作者】本报记者 黄彬鑫 高敏 何枭      【日期】2025-04-18 17:10      【点击】

本报消息称,我校学子在数艺赛中以优异成绩获奖,包括2项国家一等奖、2项国家二等奖和1项国家三等奖。学生莫婕妤的作品荣获非命题赛道视觉传达海报设计类国家一等奖,俞邓娇的作品荣获非命题赛道国潮·非遗设计类国家一等奖。明蕾和龙英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数艺赛旨在提高大学生设计创新与实践能力,鼓励大学生将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摘要简洁明了,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莫婕妤(左)与明蕾


莫婕妤的获奖作品“ZSiga,生来自由”


俞邓娇与惠山泥人文创产品


近日,在第十二届未来设计教育论坛暨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以下简称“数艺赛”)中,我校学子以五座国家级奖项(一等奖2 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的优异成绩,在艺术设计与文化传承的交响中奏响了青春强音: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3 级学生莫婕妤的作品“ZSiga,生来自由”荣获非命题赛道视觉传达海报设计类国家一等奖;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2021 级研究生俞邓娇的作品“惠山泥人文创产品设计”荣获非命题赛道国潮·非遗设计类国家一等奖,双姝并耀的盛况,见证着我校学子的创新力量。此外,我校创新创业学院教师明蕾、美术学院教师龙英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数艺赛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数艺赛组委会主办,是获得“学习强国”和民政部直管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支持的艺术设计领域的高水平知名赛事,也是大学生参与设计创新活动的重要平台。大赛秉承“设计为人民服务,培养未来设计师”的宗旨,旨在提高大学生设计创新与实践能力,鼓励大学生将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成为未来的主力设计师。

数艺赛设“非命题”“公益”“命题”“创新创业”四个赛道,内容包括AIGC、可持续设计、元宇宙+设计、未来设计、国潮·非遗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十余个类别。本次数艺赛沿用传统选拔机制,即先由各高校进行校内选拔,随后各赛区组织预赛,最终汇聚全国范围内的优秀作品参与全国决赛。

破界·新生代的文化宣言

在备赛期间,怎么创作出优秀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是莫婕妤积极探索的命题,基于对泡泡玛特旗下ZSiga(IP名字)形象的深刻理解,她开始尝试踏上非命题赛道下的创意探索之路。

莫婕妤精准捕捉到了泡泡玛特旗下ZSiga 的性格特点——反叛、童真、生来自由,敢于对抗不公,也认可美好。“ZSiga 的刺,既是自我保护的武器,也是对抗不公的象征,但始终保持着不伤害他人底线。”莫婕妤告诉记者,这种复杂的性格特征,为自己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挥舞尖刺吧,冲破一切刻板的视线,因为我们生来自由!”她将ZSiga 的野性锋芒化作设计语言,通过瞳孔中的星辰大海展现多元世界,以高饱和度的撞色碰撞诠释自由真谛。“我的作品刻画了一个不拘泥于世俗传统的小女孩ZSiga,她敢于突破陈规,不落俗套;也敢爱敢恨,拥抱每一个美好。”莫婕妤笑着说,

当非科班出身的莫婕妤为排版布局辗转反侧时,创新创业学院明蕾导师的点拨如醍醐灌顶:“设计不是技巧的堆砌,而是思想的视觉解码。”最终呈现的海报,既是对传统设计框架的突破,更是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宣言。

正是这份对人物动态的生动刻画,以及对色彩的精准把控与深刻的情感表达,让这个作品脱颖而出。正如明蕾所说:“这幅作品无论是从鲜明而富有层次感的颜色搭配上,还是从生动而富有力量的形体塑造上,都展现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令人一眼难忘,作品借由设计IP表达了时代年轻人善于接触多元文化、渴望表达思想、追求创新的活泼形象。”

守正·非遗的当代转译

在俞邓娇的家乡无锡,她正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设计对话,承载着400 多年历史与文化的非遗宝藏、明代民间艺术惠山泥人,经数字化解构重组,化作了兼具实用与美学的文创精品。

在备赛期间,俞邓娇在美术学院导师龙英的指引下,深入研究了惠山泥人的相关特质——淳朴的艺术造型、鲜活的民间色彩等,通过视觉信息的选择与提取,针对当代消费者的需求,结合多种媒介材质进行设计转换,巧妙地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惠山泥人元素相融合,打造出了既体现深厚历史韵味,又贴切现代市场需求的文创产品,让消费者体会到惠山泥人蕴含的传统文化智慧及价值观。

惠山泥人的创新设计核心在于深度挖掘惠山泥人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寓意,即让现代消费者感受到传统文化价值观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并将其转化为独特的设计语言符号,实现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现代创新呈现相结合。“在创作过程中,我不停思考如何精准地把握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融合的尺度以及怎样确保文创产品能够精准对接不同消费群体喜好等。”为了攻克这些难题,龙英带领俞邓娇通过不断收集和分析消费者的反馈,反复调整设计方案,力求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同时深入研究不同消费群体的心理特征,对产品类型进行精细划分,以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

俞邓娇说:“我希望用自己的创意与努力为惠山泥人的传承与推广探索新的路径,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惠山泥人的魅力。”龙英则谦虚地表示:“本次参赛作品的选题在价值意义和设计转换上都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在敏锐地抓住消费者需求特征这一方面,仍需深化设计,以期实现进一步优化。”

育才·设计的未来图景

这场艺术盛宴背后,是设计教育改革的深层律动。数艺赛从AIGC 到可持续设计,从元宇宙到国潮非遗,赛事始终紧扣时代命题,搭建起产学融合的桥梁。我校优秀组织奖的殊荣,印证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创”育人理念的成功实践。正如明蕾在指导心得中所述:“真正的设计教育,要让学生既能在数字浪潮中踏浪前行,又能守住文化根脉。”

热爱虽能点燃创意的火花,但唯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为这些火花提供持久的燃料,帮助未来设计师们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本质,掌握设计的技巧,从而创造出既具有审美价值又符合市场需求的作品。“一位优秀的设计师要关注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热爱的驱动下作好设计转换和创新。”龙英如是说。

像莫婕妤和俞邓娇一样的贵师大年轻设计师们,正在用代码与画笔编织着属于这个时代的美学叙事。他们的探索证明:优秀的设计从来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文化厚土、回应时代呼唤的创新结晶。在这条贯通古今、连接中外的设计路上,未来我们期待看见更多贵师大设计师的璀璨星光。

【责任编辑】一审(校):郑兴鹏; 二审(校):王玥; 三审(校):张皓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