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龙文风采 > 正文
2023年度“十佳辅导员”冯玉铭:用心用情陪伴成长,当好青春引路人
【作者】本报记者 程祥彤 赵本前 樊蓉      【日期】2024-10-15 16:32      【点击】

人物名片:冯玉铭,担任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荣获贵州师范大学“十佳辅导员”荣誉称号。他用心用情用爱浇灌学生,成为关心学生的知心人。他通过与学生产生共鸣,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引领他们成长成才。在就业工作中,他尽职尽责,为学生们建立就业资源库,助力指导他们做好职业规划和发展谋划。未来,他将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继续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片 :冯玉铭,男 ,苗族,中国共产党党员。担任生命科学学院 2020 级生物科学专业辅导员,本科生生工生技生态园艺学第一党支部书记,毕业班级就业导师,征兵工作宣传员,学院本科教学秘书。荣获贵州师范大学2023 年度“十佳辅导员” 荣誉称号。

辅导员的工作平凡而琐碎,冯玉铭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和价值,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用智慧点燃梦想,用爱心温暖心灵。

以心换心,做关心学生的知心人

冯玉铭在为党育人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用心用情、用爱浇灌的态度。在他看来,辅导员不应是学生们的“保镖” 或者“保姆”,而应是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对他而言,知识、技能、本领等可以通过实践来获得,但想要走进学生的内心,就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与学生产生共鸣。

谈及此处,冯玉铭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经历:他曾带过一个学生,相处过程中发现该学生性格比较内向,成绩靠后,冯玉铭认为他需要一盏灯为他指引方向。“性格内向我就‘逼’他走出舒适圈;成绩落后我就督促他努力学,认真学。”通过一次次的谈话谈心、一次次的加油鼓励,现在,这名学生每一次登台都能自信满满,并且学有所成,考上了研究生。“所以,我始终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是有时需要有人用心给他们指引。”冯玉铭笑着说, “学生工作是铸魂育人的工作,这份工作既要用心,也要用情;既要教育人,还要陪伴人和培养人。”冯玉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

如今,冯玉铭的学生对他的称呼从最初的“辅导员”“导员”“冯老师”,到后来的“老大”“哥”“冯帅”,他们从陌生到熟悉和信赖,冯玉铭感慨道:“与其说是我教会了学生什么样的技能或道理,倒不如说是我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学生们更喜欢一个能够和他们真心换真情的老师。我想我已经走进他们心里了。”

生命科学学院2020级学生陈大菊说:“在平时和冯哥的接触过程中,我很真切地感受到他对我们的用心,他在为我们解决问题时总能设身处地地为我们着想,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生命科学学院 2020 级学生严达云也表示: “冯哥一直以来都很负责,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总是尽所能地帮助、关心、鼓励和支持我们。”

尽职尽责,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2022 年初,冯玉铭初次负责 2018 级毕业班工作,面对专业初次就业率在低位徘徊,个别学生就业观念转变难的困境,冯玉铭积极思考,迎难而上,他通过对学生进行就业意愿摸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就业宣讲会等工作,最终2018 级生物技术班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 100%。此外,冯玉铭还建立了就业资源库,助力指导2019级生物科学3班就业率达到95%。

冯玉铭深知辅导员在学生就业方面需要做的就是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们的优势和特长,让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优势做好职业规划和发展谋划,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的方向。对此,严达云有着亲身体会:“考研时,我在选择报考方向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冯哥帮我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结合我对自己的定位和考研初衷选定了报考院校。中途遇到困难时,他也给了我很多建议,帮助我缓解学习压力,突破学习瓶颈,最终成功上岸。我很感谢冯哥一直以来对我的无私的帮助。”

脚步不停,做教育工作的赶路人

面对此次获得“十佳辅导员”这个荣誉,冯玉铭表示心中很是激动,但是更多的是一种“紧迫感”和“压力感”。评选过程中他见识到其他老师的个人魅力和综合实力,深知自己还有更大的空间需要去拓展,未来还有更长的路需要去涉足。“‘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做好辅导员工作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和能力,同时关注时事动态,做到与时代同频。”冯玉铭说道。

冯玉铭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拓宽工作思路,积极提高工作能力,从而适应新时期的思政工作要求;工作之余,他博览群书,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为更好践行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初心使命注入强劲力量。

冯玉铭表示,辅导员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可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未来,他也将继续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始终围绕学生,关注学生,服务学生,用心用情用力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责任编辑】一审(校):郑兴鹏; 二审(校):王玥; 三审(校):张皓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