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第六届“思雅论坛”——青年教师论坛学术报告举办
【作者】心理学院      【日期】2021-11-22 15:49      【点击】

11月19日下午,心理学院于花溪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一楼会议厅举办第六届“思雅论坛”——青年教师论坛。副校长赵守盈出席。心理学院师生代表200余人参加此次论坛。会议由心理学院院长潘运主持。



赵守盈在致辞中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我们要响应国家新征程提出的要求,立足实际,关注前沿问题,提高学术水平,提供科研平台,促进心理学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此次“思雅论坛”的召开是心理学院创设学科建设,开展科学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并且此届“思雅论坛”是学院首次举办的青年教师论坛,以此来展示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期望推动学院学术的更多交流互动,促进心理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助推心理学院再上新台阶。

接下来,学院青年教师代表作了八个论坛学术报告。罗禹副教授作了题为“急性应激对注意的影响”的报告。主要研究了急性应激对注意偏向以及目标加工和分心信息抑制的影响,发现急性应激会损害个体对威胁刺激的注意解除,在高竞争条件下影响目标加工和分心信息抑制。

蒋莹博士以“儿童内隐观的起源发展及相关研究”为题进行了报告。她详细的介绍了儿童思维观念,并以“压力观”和“贫困观”的研究为例,探讨内隐思维观念给儿童日常生活和行为带来的影响。

梅高兴副教授作了题为“面孔适应后效的自然恢复现象”的报告。其研究采用了去适应范式模来拟现实面孔环境的变化,发现在所有自然面孔分类上都存在适应后效的自然恢复现象,支持了自然面孔分类视觉适应后效的多重机制理论解释。

夏礼胜博士作了题为“Impaired probabilistic reversal learning in anxiety”的报告。研究发现在行为层面和ERP层面研究焦虑情绪对逆向学习的潜在影响,其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焦虑异常行为的症状。

陈维副教授作了题为“父亲缺失与青春期儿童偏差行为的相互影响”报告。他指出父亲缺失会给儿童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对父亲主观缺位与儿童偏差行为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大样本的调查发现两者之间能够相互预测。

孙宇博士作了题为“对亲环境行为助推的思考”的报告。他以我国环境现状为背景,来研究不同空间特性下环境决策的现状与差异,指出以往的研究忽视了环境决策的动态性,发现直觉和环境身份取向能够助推公民的亲环境行为。

刘宇博士作了题为“毒品成瘾者戒断与恢复过程研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的报告。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探讨毒品成瘾者如何在成瘾状态中转变与恢复。分别研究了吸毒成瘾者固着在成瘾状态的原因、吸毒成瘾者如何保持长期恢复以及吸毒成瘾者恢复过程不同阶段的特征与促进因素。

杨超博士作了题为“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的心理健康建设路径研究”的报告。分别研究了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心理健康建设模型和心理健康建设方案。发现可从心理健康素养、社区责任感、心理社区融合等方面对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干预。

最后,心理学院院长潘运对此次青年教师学术次论坛作了总结。他指出,本次青年教师分享交流报告为之后的学术交流开好头、起好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青年教师加入到我们心理学科的队伍中。我们要共同致力于“十四五”时期学校、学院和学科的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王玥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