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现场
陈丹青先生作学术报告
美术学院院长田军主持学术报告会
学术报告现场
9月12日晚19:30,著名艺术家陈丹青先生做客我校,在学校大礼堂为我校师生送上题为“地方与当代”的学术报告。近千名师生纷纷慕名而来,一时间礼堂内座无虚席,过道上也站满了学生。美术学院院长田军主持会议。这是我校美术学院主办的“艺术边际与教育效用——中国当代艺术与教育论坛”主题系列活动之一。
陈丹青先生认为,在一个世界格局里,中国无非是一个地方。虽然现在经济发展了,但在文化与精神层面上,中国人还得有很长的路需要走。特别是诸多不在大都市、观看不了一流画作的艺术家、文化人普遍拥有一种无助且无法改变的地方感,而如何改变地方状态仍是一个难题。他从在纽约的生活经历及在多所高校的演讲体会谈起各国的当代艺术,并称纽约当代艺术比较有代表性在于它不仅指纽约当地的艺术,还有全球五湖四海来到纽约的人呈现的非常丰富、多元的当代艺术;任何西方来的讯息、价值观要变成中国本土的东西需要跨越很多文化的鸿沟,这是我们的困境,也是我们的机会和希望。
陈丹青先生称他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是“有错误的实话”。他的观点主要有三点:首先,当代艺术不是一个中国的词,是西方来的词Contemporary art;所有古代艺术在它出生的那一天都叫当代艺术。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古希腊镇上随处可见的雕塑、商人膜拜的敦煌壁画、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壁画、文革时期的苏联式宣传艺术等都是实实在在的当代艺术。其次,所有今天还活着的艺术家,他也是一名当代艺术家。因为活在这个被大家分享的空间里,他具有面对被研究的当代价值。最后,当代艺术指的是一个系统,它有理由拒绝那些它认为不属于它的艺术。然而面对西方过来的这个系统,中国给出了非常迅速、大胆、聪明、活跃的回音。关于中国的当代艺术,陈丹青先生定位为一个“怪胎”和伟大的创造,这主要在于它完全没有准备,也没有文脉,却出现了一群没有经过现代启蒙、现代洗礼、现代理论训练,尤其是没有确定现代人格的群体,出现了连西方人都不得不刮目相看的当代艺术。
对于边远地区的青年人对待艺术应该怎么办的问题,陈丹青先生分享了他的经验:永远重视自己的经验。他相信没有什么比运用个人经验和保留经验的状态来进行创作更可贵。拥有了经验,从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并带着非常饱满的感受准确生动地表达出来。他还建议同学们密切关注发展迅速的数码艺术,努力将最前卫但又方兴未艾的影像艺术变成真正的当代艺术。近两小时的演讲结束后,陈丹青先生还与广大师生进行了对话交流。
听取报告的嘉宾有贵州省文联副主席、贵州美术家协会主席李昂,贵州画院院长陈争,贵阳市文联主席、贵州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包俊宜,贵阳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曹琼德,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耿翊,贵州民族学院美术学院院长王建山等领导及相关部门人员。
相关衔接:
陈丹青: 艺术家,文艺评论家。1953年生于上海,1970年至1978年辗转赣南与苏北农村插队落户,并自习绘画。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文革后首届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留任油画系第一工作室。以油画《西藏组画》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油画界的巅峰人物。1982年,以自由画家身份移居纽约,1983年6月,个人画展成为中国当代画家在美国举办的第一个个展。2000年回国后作为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之一,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主持“陈丹青工作室”的工作。 2004年辞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主要作品有《退步集》、《陈丹青速写集》、《陈丹青画集》、《陈丹青画册/静物》、《纽约琐记》、《陈丹青音乐笔记》、《多余的素材》、《陈丹青1968-1999素描油画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