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仰海峰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与建构”
【作者】供稿者: 文/宋颂/图/吴星煜      【日期】2011-05-25 17:08      【点击】

5月23日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专家、北京大学仰海峰教授应学校邀请在文科楼三楼会议室作了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反思与建构”的学术报告,历史与政治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教师及学生共200余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历史与政治学院院长唐昆雄主持。

讲座首先探讨了自1978年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总体进程问题。仰海峰认为,从哲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对于实践标准的讨论在学理上意义并不大,因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命题在认识论中已经讨论得非常充分了,然而,之所以还要进行讨论,其意义就在于要根据当时中国的情况来确定当时存在的社会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同时也是为了解放思想的需要。在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对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相比过去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来说则更具有学术讨论的水平和思想性,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对于当时传统教科书内容的扩充;二是对所讨论的文本发生了改变;三是具有现实的指向性,即通过这样的讨论再反思文革中出现的问题,虽然这样的讨论没有进行下去,但是对人的地位和价值问题的思考依然进行着,也就是对实践唯物主义和人的主体性的问题的探讨。他说,对于该问题的探讨既是一个当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又是一个在当时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提出的必然问题,这不仅体现了8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很好的进展,而且体现了当时中国社会对哲学的诉求,也为后来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问题的探讨打下了基础。仰海峰指出,在2000年以后,对马克思的研究也是有着共同的话题,一是自《回到马克思》出版后推动了对马克思文献的讨论;另一方面是近几年来在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问题的探讨。2006年后,学界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与以前相比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核心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并非哲学在历史领域的推广。仰海峰提出抽象地谈论实践的观点在哲学意义上并不大。

在谈到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时,仰海峰明确认为过去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式是有问题的。他说,列宁对马克思的思想建构概括为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个部分,导致了对马克思思想研究趋向于这三门学科,使得马克思思想的完整性受到了破坏。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把马克思的思想作为一个总体来对待;要把马克思的思想和当时的社会历史生活作为一个整体;要把马克思思想研究与当代历史和思潮的研究作为一个整体。

对于马克思哲学的根本主题问题探讨,仰海峰提出了三大主题,即理性形而上学的终结和哲学的历史实现、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批判分析方法和走向人类自由的历史。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终结了传统哲学中理性自律的形而上学,强调哲学在历史中的实现,将哲学批判推进到历史批判。在这一哲学转向中,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分析中,马克思要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的核心主题。在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分析中,马克思要揭示的是资本运行中的内在矛盾以及人们如何从当下的资本主义社会走向自由历史。只有这时,属人的历史才得以真正地展开。这构成了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指归。马克思哲学的三大主题,既体现了对传统思想的深层透视,又体现了对现实资本主义历史的批判反省,是我们透视当下社会与思想的理论基础。

 

【责任编辑】张明芳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