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应邀来校作题为“用可信计算筑牢网络安全防线”的学术讲座。讲座前,校党委书记韩卉与沈昌祥院士进行了交流。副校长徐晓光主持讲座。500余名师生代表到场聆听。讲座在花溪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该讲座系我校“山海风流”学术系列讲座之一。
讲座现场
韩卉书记与沈昌祥院士亲切交谈
沈昌祥院士以最近发生的“勒索”病毒入侵事件为切入点,回顾了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一直到现在美国几次重大的网络空间安全的国家战略。他从美国将网络空间安全由“政策”、“计划”提升为国家战略、美国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发展、美国网络空间战争战略三个方面详细的讲解了美国对于网络空间安全的政策。他指出,美国网络空间已经成为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领域空间,也是国际战略在军事领域的演进,对我国的网络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国应积极应对并加快建设网络安全主动防御保障体系,筑牢我国网络安全防线,捍卫我国网络安全国家主权。

沈昌祥谈到,由于人们对于IT的认知逻辑的局限性,而不能穷尽所有组合,只能局限于完成计算任务而去设计IT系统,必定存在逻辑不全的缺陷,从而难以应对人为利用缺陷进行攻击。因此,我们必须从逻辑正确验证、计算体系结构和计算模式等科学技术创新方面去解决逻辑缺陷不被攻击者所利用的问题。为确保完成计算任务的逻辑组合不被篡改的破坏,必须重启可信革命,采用可信计算3.0创新技术,构筑主动免疫防御的网络空间安全保障体系。
沈昌祥院士的讲解透彻、观点新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启发广大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具有很大的作用。
沈昌祥,1940年出生,浙江奉化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6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密码工程、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系统软件安全(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等)、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完成了重大科研项目二十多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十多项。1988年被授予“海军模范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当选为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获军队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2002年荣获国家第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2016年获首届中国网络安全杰出人才奖。
目前担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三网融合专家组成员,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保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密码管理委员会办公室顾问,公安部“金盾工程”特邀顾问,中国人民银行信息安全顾问,国家税务总局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同时还担任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科院研究生院、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的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双聘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