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我校杰出校友、中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吴如嵩少将应邀到我校花溪校区GJ6202教室,为师生作了题为“《孙子兵法》的战略智慧”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校副校长赵守盈主持。300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现场

吴如嵩少将畅谈“《孙子兵法》的战略智慧”

赵守盈副校长主持报告会
在讲座中,吴如嵩纠正了大家习惯性将《三十六计》与《孙子兵法》进行比较的观念,认为《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美人计”等一些谋略已经越过了军事本身的界限;而《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学的经典著作,自春秋末年问世以来,代代相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为“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孙子兵法》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传播。
吴如嵩强调,《孙子兵法》是一部朴素的军事辩证法,它包含战略思想和治军思想两部分。在战略思想中,作为兵书的《孙子兵法》却不主张战争,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用破坏敌人军事计划、施加外交压力等手段来达到战争的目的。而且《孙子兵法》的战略思想还包括“奇正”、“虚实”、“形势”等作战方法。在治军思想中,诞生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阶段的《孙子兵法》特别看重将领在战争中的作用,用“智、信、仁、勇、严”五条标准评价将领,强调对官兵赏罚分明。
吴如嵩指出,要推进《孙子兵法》研究的深入,从纵的方面说,要把它置于中国兵学文化的长河之中;从横的方面说,必须把它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研究,争取在战略文化的层面上一展《孙子兵法》研究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