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贵州省作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科技创新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文章
【作者】科学技术处      【日期】2025-05-08 16:33      【点击】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贵州省作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科技创新团队在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IF=5.6)发表了题为“Systemic development of a complete set of monosomic alien addition lines of Raphanus sativus in natural Brassica napus and detection in breeding for clubroot resistance”的研究论文。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AACC, 2n=38)作为全球三大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国际农业生产力和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研究人员在农业生产中进行定向选择,导致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降低,特别是部分抗逆、抗病性状丢失,因此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基础亟需拓宽。本研究通过甘蓝型油菜与聚合杂种八倍体(AABBCCRR, 2n=72)进行种间杂交及回交,经过多年研究,成功创制了一套完整的甘蓝型油菜-萝卜单体异附加系并对其进行遗传解析,该套异附加系材料阐释了单条R染色体所决定的重要农艺性状,例如将大籽粒、抗裂角等优良性状初步定位在R1、R8上;染色体行为分析还揭示了R染色体与A、C基因组发生了广泛的部分同源染色体配对,这能够拓宽甘蓝型油菜的遗传多样性,便于甘蓝型油菜与R基因组互作的研究。


全套甘蓝型油菜-萝卜单体异附加系创制流程


此外,为了进一步解析这套材料的根肿病抗性,本研究还通过土培法对全套的甘蓝型油菜-萝卜MAALs接种根肿病致病菌,从而将抗根肿病性状定位在其中的R染色体上。结果表明,亲本“油研”根部明显肿大,伴有基部叶片泛红、缺乏营养等严重的根肿病生理特征,而AACCR5植株生长旺盛,根部正常发育,表明R5染色体存在着抗根肿病的主效基因。另外,AACCR7和AACCR9表现出了基部叶片黄化,根部表现轻微根瘤的症状,表明可能有微效抗性基因位于R7、R9染色体上,这为油菜抗根肿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种质资源及一定理论指导。


全套甘蓝型油菜-萝卜单体异附加系根肿病抗性解析


我校生命科学学院贵州省作物抗逆分子生物学科技创新团队2022级在读硕士胡明阳为论文第一作者,朱斌教授和柳浪老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团队杜旭烨、王洪程、谷雷、曾拓、喻凤共同参与了此项研究。本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260460)、GZMARS-油菜籽专项资金(001)和贵州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CXTD[2025]055)资助。

论文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66902500679X?via%3Dihub

【责任编辑】一审(校):郑兴鹏; 二审(校):王玥; 三审(校):张皓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