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独立学院毕业生访谈
【作者】李茂      【日期】2011-09-09 13:37      【点击】

 

感谢“那一次机会”

李强:贵州大学科技学院通信工程2006届毕业生,现就职于中国联通遵义分公司。

作为一名补习生,最终跨入“三本院校”的大门,实在让“傲气”的李强心有不甘。受此情绪的影响,刚进校时,他甚至抱一种“反正是三本,拿文凭万事大吉”的心态去应对学习,不料却遭受了生平来最严重的打击。

“大一上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的5门考试,结果4门挂‘红灯’,按规定应该跟班试读了,这一下子把我搞懵了。”李强回忆说,那段时间一直没精打采,不知道该如何给父母交待。就在最无助的时候,院系老师考虑到他和几名同学都还是新生,网开一面再给了他们一次机会。“这莫过于对我最大的鼓励和鞭策。”随后几个学期,他陆续提高了自己的各科成绩,并获得了大学英语四级证书和文体奖学金。在离校的前夕,他与这几名同学一道,在给老师的留言栏上郑重写下了――感谢“那一次机会”。

  我们是凝聚力极强的集体

陈荣霞: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英语专业2005届毕业生,现担任贵州师大本科生辅导员。

“高中时,由于对‘三本’学院的不了解,它在我的眼里几乎是不屑,可不想最终自己还是走了进去。”回忆那段日子,陈荣霞不无感慨地说,进校之后,高考失利,“高费生”的阴影,长时间的失落感几乎压得她喘不过气来,甚至有些一蹶不振。之所以重新振作起来,还得感谢这一个强大的集体。

由于入校时普遍基础较差,出于青年人那一股韧劲,让独立学院的学生们产生了极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我的同学中卧虎藏龙,他们积极的态度也感染了我,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原本失落、自卑的我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和自信,并逐渐迸发起来。”陈荣霞告诉记者,依靠大家的团结和努力,4年下来,全班绝大多数同学无论在文体方面、学习方面均取得了好的成绩,“那一刻,我们都很为自己感到骄傲!”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