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贵州日报]舞动贵州高等师范教育“龙头”
【作者】佚名      【日期】2011-09-09 13:37      【点击】

 

简介

贵州师范大学创立于1941年,原名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良好”等级。

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宝山校区、白云校区),设有17个学院、2个教学部、1所继续教育学院、1所独立学院;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1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9个本科专业,17个高职(专科)专业,53个成人教育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等10个学科门类;设有13个校级研究所,以及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实验中心、网络与信息中心、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2025人,专任教师1270人。其中,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职称163人(教授156人)、副高职称370人(副教授29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管核心专家1人、省管专家16人、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2人、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8人、省级教学名师11人、省优秀教师4人、校级首席专家5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8人、校级骨干教师92人。

学校固定资产达5.08亿元,占地面积近千亩,校舍总面积45万平方米,运动场地面积5.6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15亿元。校园计算机网络覆盖两校区所有的教育、办公、宿舍区域,全校有纸质图书169万册、期刊3000多种;数字资源达13个TB。学校图书馆是国内高校中第一个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的成员馆。学校建有实验室28个,其中,10个基础实验室已通过省级合格评估。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1.72万余人、研究生1446人、高职(专科)生1738人、成人教育学生1.8万余人,生源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留学生21人。近5年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名列全省高校前茅;研究生毕业就业率为100%。

学校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与英国、美国、意大利、斯洛文尼亚、韩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长年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与美国、韩国、菲律宾等国4所大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

站在新起点,肩负新使命。学校将继续发挥在贵州高等师范教育中的龙头作用,立足贵州,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以教学为立校之基,以科研为强校之本;大力培养口径宽、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努力将贵州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省内一流、部分学科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前赴后继传薪播火门墙内外桃李飘香舞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贵州师范大学改革发展成就综述

近年来,贵州师范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抓机遇、求实效、锐意改革,打好学校发展攻坚战,使学校各项事业不断跃上新的台阶,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社会和市场需求,在适度发展全日制本科教育、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同时,稳步发展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努力发展留学生教育,创办独立学院――求是学院,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目前,各类在校生总数达2.3万余人,与5年前相比,增加了135%,形成了规模适度、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学校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本科专业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保持在100%,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强校之本,把科研工作作为加快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学校由大变强的重要支柱。5年来,学校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0余项,发表论文28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7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近百部,有7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奖励,一大批研究成果被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采纳、应用,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学校始终把学科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在经费和政策上重点扶持,创新工作机制,实现了学科建设的突破性进展。现全校共有8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教育硕士专业授权点,49个本科专业(其中8个省高校示范性专业),17个高职(专科)专业。

学校坚持推进人才强校工程,制定优惠政策,大力引进、培养高层次紧缺人才,鼓励教师在职提高学历、学位层次,选拔培养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校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按需设岗、竞聘上岗,逐步淡化职务身份,强化岗位职责,使一批年轻有为、朝气蓬勃、实干肯干的干部走上了学校各级岗位。逐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稳定精干的教学、科研、管理队伍,为学校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近5年来,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先后兴建教学大楼、学生公寓、运动场、实验室等基础设施15.9万平方米。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加快,校园计算机网络全面开通,覆盖了两个校区的所有教学、办公、宿舍区域。学校被确定为教育部电子政务平台试点单位。图书馆成为国内高校第一个“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的成员馆。

近年来,学校依法治校、民主管理,机制创新稳步推进,内部活力得到激发。在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学校秉承“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校园精神,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全校师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赢得社会各界赞誉。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奋斗,学校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社会声誉和综合竞争力得到较大提升,贵州高等师范教育的“龙头”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为加快推进学校建设步伐、全面实现学校“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贵州高等师范教育的“龙头”动―记开拓创新阔步前进的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蒲芝权扬帆振翼起宏图春风化雨育英才―为贵州师范大学建校66周年致社会各界的感谢信

尊敬的各界朋友:

在这金色的收获季节,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的庄严时刻,贵州师范大学迎来了建校66周年的喜庆日子。为此,我们谨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向一直以来给予我校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礼!

贵州师范大学建立于1941年,原名“国立贵阳师范学院”。建校之初,一批知名学者在校任教,殚精竭虑,传薪继火,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在迎接解放的曦微曙光中,我校师生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支持和领导下,追求进步,向往光明,争取民主,英勇斗争,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学校成为全省惟一一所未受破坏的高校,完整地交到了人民手中。

建国以后,学校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学校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连连迈上新的台阶。学校于1985年更名为“贵州师范大学”;1996年被确定为省属重点大学;2002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良好”等级;2004年,原贵州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并入;2006年,在陈至立国务委员的直接关怀下,学校被列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与厦门大学结成了对口支援关系。

66年来,学校师生艰苦奋斗,倾心办学,呕心沥血,培育英才,形成了“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校园精神和“爱国革命、艰苦办学、献身教育、崇尚科学”的优良传统,并努力建设“严谨治学、严格执教、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的教风和“勤学习、深思考、多研究、敢创新”的学风,为国家、民族培养了大批合格人才。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贵州师范大学根据时代的发展需要和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不断探索、总结,形成了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学校定位: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认真履行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发挥学校在贵州高等师范教育中的龙头作用,立足贵州,面向西部,服务全国;以教学为立校之基,以科研为强校之本,努力提高办学层次,大力培养口径宽、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将学校建成省内一流、部分学科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校长伍鹏程贵州师范大学

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高水平学科、专业、研究机构为平台,以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为支撑,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学校已形成了涵盖10个学科门类的、结构较为完整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一批具有明显优势和突出特色的学科、专业,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团结稳定、成果丰硕的教学、科研团队,一大批优秀、模范教师和学术带头人脱颖而出,一大批高质量、有特色的教学、科研项目结出硕果,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科研水平、促进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校确立的“教师为本、学生为本、教学为本、创新为本”的办学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广大教师按照“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要求,弘扬优良的师德风范,献身人民的教育事业,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作出了积极贡献。广大学生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志在“立己立人、兼善天下”,刻苦学习、积极实践、大胆创新、健康成才,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校培养的近10万名各级各类人才,在祖国各地的各个行业辛勤工作、努力创新,用青春和智慧抒写报效国家、民族的壮丽诗篇。

多年来,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巨大支持和倾力帮助下,学校通过艰苦努力,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学校连续多年保持高考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100%、毕业生年终就业率95%以上。

在此,我们谨借建校66周年之际,向广大的各界人士、各界朋友、各级领导,表示最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多年来给予贵州师范大学的厚爱和呵护,感谢你们多年来给予贵州师范大学的关心和支持,感谢你们多年来给予贵州师范大学的信任和帮助!同时,衷心地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信任、支持和帮助贵州师范大学,让她继续健康成长、发展壮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扬帆振翼起宏图,春风化雨育英才。贵州师范大学一定会乘党的十七大的强劲东风,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扎实的工作、更快捷的步伐、更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各界的关爱。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迎接贵州师范大学更加美好的明天!

  党委书记蒲芝权

  校长伍鹏程

  二○○七年十月十五日

办学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发展全局,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教师为本、学生为本、教学为本、创新为本,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实现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办学目标: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省内一流、部分学科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办学思路:以人为本,以促进师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以改革为动力,以素质教育为方向,以教学为立校之基,以科研为强校之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证,以推动科技文化进步和服务社会为重要职能,在以本科教育为主体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形成更加适合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贵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体系,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

服务面向定位:继续发挥学校在贵州高等师范教育中的“龙头”作用,立足贵州、面向西部、服务全国。

学校类型定位:建设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大学。

培养目标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培养口径宽、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校园精神:爱国、奉献、敬业、自强。

优良传统:爱国革命、艰苦办学、献身教育、崇尚科学。

优良学风:勤学习、深思考、多研究、敢创新。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