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贵州日报】破解植物密码追寻科学真相――中科院专家傅德志科普报告小记
【作者】佚名      【日期】2011-09-09 13:37      【点击】

“中国有31000多种植物,是全球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5月23日上午,在科普活动周期间,应邀到我省作科普报告的著名科普专家傅德志,在贵州师范大学大礼堂告诉聆听报告的听众。

傅德志是中国科学院植物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原始被子植物毛茛复合群、裸子植物和植物区系研究。同时,他构建了中国种子植物区系数据库和分析软件。

报告会上,傅德志以“植物学的理论与实践”为题,分四部分讲解了植物学知识。他从分类学和植物的演化切入,形象生动地对如何认知植物进行阐述:“人对事物的判断有时越精确,可能对它的认识就越模糊”。他举例说,我们如果描述某人眼间距离、鼻子的高度或皮肤的色泽等,即使精确到厘米,还是会对此人无从辨认,但当我们看到此人或其影像资料时,无需多说一眼就能将其辨认出来,人类对植物认知也是如此,所以建立模式标本相当重要。

多年从事系统分类工作使傅德志对标本有丰富的经验。他认为这给予他很多生活乐趣,这些乐趣又为他的科学研究作出了贡献。他找到了嫁接抽象研究和具体生活之间的密码。“因此,我在网上第一眼看到野生华南虎照片时,凭多年植物学标本研究经验,判定它是假的。”

他说,当时华南虎事件是舆论的焦点,他的观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科学就是科学,作为一名科学研究人员我不是什么‘打虎’英雄,我只是说了实话,只是尽了一名科学家应该尽的本分和责任而已。”

 

【责任编辑】新闻中心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