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瑟和鸣,相濡以沫的音乐夫妻
对龚克老师和宋树秀老师的采访是在他们花溪的家里进行的。这是一所布置得非常用心的房子,一进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台大大的钢琴,钢琴上放了一个月琴形状的小钟,客厅的墙上挂的挂钟是小提琴形状的,在柜子上,还摆了一个做成圆号形状的小花瓶,似乎一走进这个家,就变成了乐曲中的一个音符。穿着白衬衫的龚老师和穿着碎花连衣裙的宋老师就在这所充满了音乐气息的房子里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上世纪,学习小提琴专业的龚克老师在当时的贵阳师范学院创建了管弦乐专业和教研组,还曾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参与组建了贵阳市的首个青少年交响乐团,影响很大,他因此被授予“全国少年儿童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又于1993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
在贵州声乐界,龚老师的夫人宋树秀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这位在声乐教育上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老人,不仅培养了许多高校声乐教师以及歌唱演员,更带出了中央歌剧院著名歌剧演员柳红玲,中央音乐学院骨干教师杨晓萍,国家一级演员、歌唱家殷文霞等一大批高徒,曾被文化部聘请担任全国专业大赛美声组评委。
龚老师和宋老师都是一头银发,夫妇俩带着笑意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接受记者的采访,在说话之前会不时注视一下对方,探寻对方的意见,看着他们,你会在脑海里浮现出四个字:琴瑟和鸣。事实上,龚克和宋树秀志同道合,“我们一辈子同在一个单位、搞同样的专业。我们既是夫妻,又是同道,相濡以沫,互助互爱,深感幸福!”在宋老师80寿辰之际,她的学生们为她编写出版的一本名为《岁月如歌》的纪念册,宋老师就是这样介绍自己和龚克的。
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要回来
记者:龚老师和宋老师最开始都是学外语的,后来为什么又改学音乐了呢?
宋树秀:我和龚克都是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我们从小都对外语有着浓厚的兴趣。我们是在解放前读的大学,我们都是贵州大学外国文学系的,那时不是单纯的“外文系”,而是“外国文学系”,学习的东西非常广泛,但我们都很喜欢,1951年,因为特殊的历史原因,贵州大学外国文学系要跟四川大学合并,并且要我们改学俄语,可是我们一直学的是英语,英语也是我们的兴趣所在,如果学俄语的话实在是很违背我们的意愿。正好当时贵阳师范学院建立了音乐系,我和龚克因为从小就学习音乐,所以就转入当时的贵阳师范学院艺术系,我主修钢琴,兼修声乐及大提琴,龚克主修小提琴和作曲。
龚克:我们两人可以说是贵州第一批专业音乐院校的毕业生。那时候学校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所以我们一毕业就留校当了助教,工作一年以后,我们俩都被相继派出去学习,我被系里送到上海交响乐团学习,宋老师被送到川音进修,师从于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郎毓秀教授。由于成绩优秀,毕业的时候,川音对贵州师范学院提出,要用两个川音的学生来换她,可是她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回到了贵州。
记者:当时的环境,对学音乐的人来说,在四川发展空间会比在贵州大很多,那宋老师为什么会放弃这个难得的机会呢?
宋树秀:呵呵,当时的想法很单纯,我是一个贵州人,贵州两千万人民把我养育大,是这片土地让我成长,我是肯定要回去的。
记者:两位老师都在贵州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半个多世纪了,能谈谈您们对贵州音乐现状的认识和看法吗?
宋树秀:贵州音乐发展现在给我最大的冲击,就是现在的音乐教育发展得太迅速了。我跟龚老师都是贵阳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的,当时贵阳师范学院音乐系是贵州省唯一的专业音乐教育机构,你看现在,将近60年过去了,仅贵阳市就有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贵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贵州民族学院音乐系等6所专业的音乐教育院校,还没有包括地州市的,这样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