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10月8日,花溪高校聚集区总体布局规划方案征集评优活动评选会在贵阳举行,来自全国的15名专家对初选入围的3个方案进行了评审,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广州市科城规划勘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规划方案获评最佳方案,将用于指导下一步规划编制和建设工作。强调生态保护与资源共享的建设理念,勾勒出贵州“大学城”未来绿荫环溪书香溢园的美好画面。
花溪高校聚集区整体鸟瞰图
华南理工大学和广州市科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联合设计的规划方案“绿荫环溪·书香溢园”勾勒出“一环、一带、双轴、五组团”,内聚外拓,北联南延的规划布局结构。这一布局被评为最佳方案,透露出未来花溪高校聚集区强调资源整合共享,保护和利用生态环境的建设理念。
设计专家向记者详细介绍“一环、一带、双轴、五组团”的内涵。
一环指各校区的步行天桥将各个校区相联系,形成五所高校相互联系渗透的环状空间。
一带则是斗篷山为制高点的由西至东的城市生态共享带,在其中布置各高校的体育设施及部分公共建筑,与五个校区形成最大化的接触使用面,以高度整合资源和优化共享为策略和引导,创造城市景观开敞空间的同时,高度集约整合资源。
而双轴则是高校聚集区一期用地与邻近的思雅新城相联系的南北城市科技人文双脉络轴线,与东西向的生态共享带构成规划区内城市形态和生态系统的支撑行骨架。
五组团是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阳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校所在地构成的五簇组团,它们共同构成规划用地的主体。
山水环绕人景交融——“山水千万绕,君子此间行”
花溪高校聚集区总体布局遵循崇尚自然,结合自然,高于自然的理念,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保留、巧借,渗透、相融,以形成“山中有城,城中有山;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有机形态。
贵阳医学院教学楼效果图
规划强调保留、巧借原生绿地。聚集区地块东靠斗篷山,南依思丫河,内有数个或连或断的山体及部分保护林地。规划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自然环境,将原生山丘林地,作为各校园的绿核,建筑围绕绿核布置,保证基地内外重要生态脉络连续完整的同时,形成了校园的主体结构,使“山之间有连脉,水之间能互通”。
同时,注意绿地景观与校区建筑渗透、相融。在保证自然形态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校园及其周边相关区域被划分成不同生态与使用功能区,与山水有机融合。通过开敞空间和建筑设计布局使得西北侧思丫河景观带,南侧环路防护绿地,东侧斗篷山原始林区自然绿化景观与各校区形成指状渗透融合。
科研创新资源共享——“皆是境中人,共享情与景”
花溪高校聚集区总体布局以资源共享作为构思的主要切入点之一,构建“城市级共享、校际间共享、校内共享”三位一体的共享格局。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布局,促进科研创新,以达到高校聚集区多个大学集中建设,优势互补的目的。
贵州师大教学楼效果图
规划强调保留、巧借原生绿地。聚集区地块东靠斗篷山,南依思丫河,内有数个或连或断的山体及部分保护林地。规划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自然环境,将原生山丘林地,作为各校园的绿核,建筑围绕绿核布置,保证基地内外重要生态脉络连续完整的同时,形成了校园的主体结构,使“山之间有连脉,水之间能互通”。
同时,注意绿地景观与校区建筑渗透、相融。在保证自然形态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校园及其周边相关区域被划分成不同生态与使用功能区,与山水有机融合。通过开敞空间和建筑设计布局使得西北侧思丫河景观带,南侧环路防护绿地,东侧斗篷山原始林区自然绿化景观与各校区形成指状渗透融合。
科研创新资源共享——“皆是境中人,共享情与景”
花溪高校聚集区总体布局以资源共享作为构思的主要切入点之一,构建“城市级共享、校际间共享、校内共享”三位一体的共享格局。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布局,促进科研创新,以达到高校聚集区多个大学集中建设,优势互补的目的。
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效果图
在城市及校际间交流方面,规划采取复合式的功能分区,形成多中心布局。沿思丫路和花溪路形成的城市科技人文轴促进了聚集区和城市间信息的交往流通;由思丫河的景观带及沿栋青路形成的生态共享廊侧边设置环绕型的道路广场,主要供人们步行和自行车通行,配合绿化景观将各个教学区以及生活区联系起来,增加了聚集区的交往联系。此外,还通过设置人行天桥等使各校区形成连续的交往环,便于各个校区之间的交流。
同时,各校区形成闭合连续的环形主干道,在校区的共享中心设计生态园林、景观湿地以及活动中心等公共平台,实现相近学科的资源共享,通过校园内合理的路线规划和沿途景观,及交往空间的设置,形成富有趣味的多样性步行空间,在各教学楼内部,在各学院及实验用房等都设有宽敞的廊道和开放庭院,打造为自由舒适的人文交流空间。
本土文化一脉相承——“书系院落间,古今暗香涌”
规划大量采用贵州本土文化元素,营造聚集区新时代的地域人文特色。
贵州师大图书馆效果图
在总体布局上,规划吸收了传统书院空间布局的精髓,以融于山林中的院落式布局来营造现代大学的书院气息。通过层层递进,尺度宜人的院落空间,把外部的喧嚣和嘈杂挡在院落之外,为学习和思考提供了悠远宁静的氛围。
在建筑设计上,结合贵州当地的气候特征,通过院落式设计和一些富有特色的坡屋顶建筑营造浓郁的书院气息;在部分节点选用风雨桥、鼓楼等特色建筑特征进行设计,创造出具有地域文化和时代特征的建筑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