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贵州日报】解密生态保护工程 为生物营造良好生存环境
【作者】谢晋      【日期】2010-11-24 13:05      【点击】

贵师大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院长熊康宁教授是贵州项目专家组组长,在两年的规划方案研究制定过程中,他开始注意一些以前经常会疏忽的现象:乡间公路上被碾死的蛇、水泥建造的灌溉渠里淹死的小动物、村边干涸的小水塘里大量夭折的蝌蚪……这些都是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和流失的表现。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假如人类在开发土地过程中导致其它生物的退化甚至灭绝,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严重的破坏。熊康宁说,在当今全球生物多样性严重受损和生态环境巨大变迁的情况下,局地(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国家公园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已经不能满足人地协调的要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应该从生态系统层次上去进行。因此,正确认识土地与生物多样性作为系统共同演化的成员和二者在开发与保护上的矛盾,在土地整理中合理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使二者相得益彰、和谐并存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密一:

  泥土石块取代水泥硬化

中欧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关注的正是人类活动对于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土地整理过程中水泥硬化的大量推行成为贵州项目组专家关注的一个焦点。尽管当地群众希望多用方便耐用的混凝土,专家们注意到,现在的林间公路、田间梗道、田边水渠都经过水泥硬化处理,交通方便了、田间整齐美观了,可是这些都成为阻断生物交流通道的障碍。

熊康宁说,蚯蚓能疏松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并改善土壤营养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可是成千上万只蚯蚓在一块土里觅食、工作完毕后,却发现硬化的水泥田埂阻断了他们寻找下一个工作、觅食地的通道。一些蛙类、爬行类等水生生物适合在隐蔽、阴湿的环境生存,硬化的灌溉水渠让它们无处藏身,最终“郁郁而终”。

规划方案为这一现象提供了解决方案:田间路面由水泥改为泥结石,利用排水沟营造水生生物避难所,在排水沟边缘种植矮灌木和草本植物,实现良好的沟渠水生态系统,有助于保持沟渠的稳定和供动物栖息。

  解密二:

  生态廊道搭建生物交通线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生物物种间、物种内部的交流,通过建设生态廊道、生态岛等技术手段,为被田地、公路等分隔的野生动植物搭建交通线,成为贵州项目的重要内容。

通过架桥、挖沟,并在两侧种植多种的本土植物作为生物引导栅栏,有助于动物迁移和植物孢粉运移,让生物在熟悉的环境中穿行到亲戚、邻居家去串门,让它们更好地繁衍生息。

在耕地与森林生态系统间建造林缘过渡带,方案设计间种多种适应力较强的植物,通过它们作为中间介质,实现农田与森林生态系统间的和平友好交流,有助于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保护珍稀植物等。

而生态岛将成为生物穿行于林间、湿地和灌草丛的又一交通便道,项目设计利用位于田间与沼泽湿地比邻的自然小山丘,通过在山顶种植乔木树种,周围配植灌木树种,形成林岛。这个林岛将与沼泽湿地、森林边缘的灌草丛形成间断式生境走廊,以利于动物的栖息与移动。

针对类似关岭受外来物种侵害严重、危害本地物种的现象,项目组提出要对外来入侵生物的偷渡行为进行阻止和清除,保证当地生物正常交流的秩序。

  解密三:

  传统农耕文化的现代复兴

在以前的乡村,凹凸不平的地块因长期积水形成的小水塘是部分蛙类栖息产卵的重要环境,如今一些地方随着耕地面积的扩大和许多建设活动,使许多小水塘逐渐消失,为此,方案提出将现有的小水塘塘埂用泥土和石块修筑完善,保持长期蓄水状态,塘内配植睡莲、李氏禾、紫芋等水生植被,塘埂配植当地多年生草本植物。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个美观的小水塘生态环境。

水车是我国最古老的农业灌溉工具,隋唐时广泛用于农业灌溉,至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方案中将水车作为提灌工具,这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今天仿佛有时空穿梭之感,项目组作出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尽量避免大面积使用混凝土等人工合成材料,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环境的压力。

项目组在土地整理方面还提到:把喝水权交还土地,人工灌溉和机械化灌溉都不可能真正做到对土壤墒情掌握百分之百准确,能否让土地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喝?喝多少?在沟渠设计上采用植被覆盖的泥土作为沟渠面,这样水流经较为干涸的田土时,田土会吞进大量的水;而流经湿润的田土时,它自然会做出排斥反应。
 

【责任编辑】李天河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