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师大 > 正文
贵州师范大学国学读书会
【作者】      【日期】2014-09-21 14:30      【点击】

贵州师范大学国学读书会

2014年9月20日上午,贵州师范大学国学社在阳明祠会议室举办了秋季第一次读书会。国学社指导老师彭勇,国学社社长杨洪颖,副社长关兵权、王建明,石婵娟及国学社新老成员共计27人出席读书会。

1

本次读书会就中庸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之章节展开讨论。

会议进入第一阶段,各主讲人讲解正文:

社长杨洪颖首先为大家疏通文意,而后强调“素位而行”之重要性,指出人应该安然自得的贫,乐施好礼的富。在当下的位置,做好安分的本职工作。人如果不素位而行,易生烦恼心。

副社长关兵权认为,在人生有限的时间中,我们应注重积累文化知识,素位而行,不图享受,以免过早将福报殆尽。在21世纪,儒释道三家思想深入人心,仓廪足而知礼节,传统文化的复兴是大势所趋。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只有让自己的心沉静在传统文化的湖泊里,才能正真的去复兴传统文化。

其间,王建明发表了与他们不同的观点:素位而行,是要求我们要用经典反观自身;一件事做失败了,要反求诸己;一件事做成功了,应生恐惧心,心怀谦德则天佑之。

2

会议进入第二阶段,国学社各新成员分享心得:

来自美术学院的新社员曾涛说到:中国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若从字画切入传统文化,则学习四书五经可开启进入国画大师之门锁。

研一新生魏书萍说:国学,不仅可以处理很多事,还能陶冶情操,若用国学的知识感化人心,定能推动社会的进步。

3

研一新生江蓉问“招致别人不满时,我们应怎么做”时,数计学院研一新生雷小梅答到:问心无愧即可。陈文清答到: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凡事应该找自身原因。

4

国学社新成员雷小梅,吴廷芳等一致认为,加入国学社,是希望能沉淀内心的浮躁,守住一个学生的位,专注学习,并在国学里成长历练。

会议进入第三阶段,贵州师范大学国学社指导老师彭勇点评:

彭勇老师指出,学习经典,有这样几个阶段,其一是咬文嚼字。古人在蒙学教育中提及“详训诂,明句读”,今人之学传统文化也理应如此。其二是熟读经典。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其三是用经典反观自身。很多人在学了传统文化后,不懂得观照自身。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习经典,学的乃是为己之学,为的是涵养性情,变化气质。

彭老师为诸生解疑时提到农夫与蛇之故事:在一个冬天,农夫在路上,遇到一条冻僵了的蛇。彭老师启发诸生思考故事中究竟是谁之过,并为诸生解释到乃是农夫之过。农夫以为自己是好心,救了冻僵的蛇,但“冻僵的蛇”正在冬眠,农夫此时给它的温暖会要了它的命,故蛇咬伤了农夫。

会议进入第四阶段:简介贵州师范大学国学社发展史:

石婵娟向新成员描绘了贵州师范大学国学社各位老成员风范。刘长滨师兄:以身作则,风雨无阻,坚持晨读,这一坚持,就是很多年,直至毕业离开母校。国学社晨读之风也就此盛行下来,经久不衰。柳明芳师兄:“我们要多向学习,向身边的同学学习,向老师学习,向经典学习。”明芳师兄躬身践行三向学习法,自身谦虚勤奋,本科毕业任教两年后考研回归母校,研究生毕业后经自身的踏实与实力留校工作。袁倩师姐:学习经典后,将国学经典带入课堂,并长期学习,借经典以修身。梁伟:守时,诚信,一个人挑起了整个国学社后勤大梁。张吉林:曾思考“我为什么要活着”的西方哲学问题,经典读得特别多,在国学社中从一个懵懂少年蜕变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王光辉:曾嗜睡成性,被吉林一句“醒了,何必再睡”点醒,加入国学社,奉行孔子的“信”。作为数学系学生,其文学功底超越了许多中文系学生。

老社员石婵娟在介绍社团时向大家提及贵州师范大学国学社创社时间为2010年11月11日,选这样一各特殊的日子,旨在告诉大家,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资料来源:http://book.iqilu.com/yjhd/yjdsh/2014/0926/2155228.shtml

【责任编辑】黄蜜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