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以来,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摄影专业19名学生,自筹经费,带着数码摄影器材、电脑、打印机、相纸等走进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安顺市紫云县、毕节地区赫章县7个偏远村庄,为当地上千村民免费拍摄4000余张生活照,拍摄完后,现场为村民打印1300多张大幅彩照,精心制作装裱,全部免费送给村民。又快放寒假了,同学们想继续“送摄影下乡”,除了自筹经费外,他们希望能有更多关注边远农村的爱心人士资助或参与到活动中来。

这是一个没拍过照片的老人,她叫陈六妹一位76岁的孤寡老人

毕节赫章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乡蛇倮冲村,给姐妹俩合影时,妹妹好奇的眼神
给乡亲们拍张属于自己的照片
活动组织者是贵州师范大学摄影专业大三学生郑宇潇。
“刚上大一时,摄影专业万安对同学们说,我们老家有很多村民,几十年都没有拍过照片,等将来自己买了相机,一定去给大家拍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郑宇潇说,万安的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同学们随即聊开来。通过调查后,发现在贵州很多偏远农村,年轻人大多出门务工,很多贫困村民没有拍过几张属于自己的照片,有的甚至一生没有拍过照。
经过三年多的专业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摄影技术和拥有了自己的相机后,郑宇潇和大家觉得,应该重拾大一时的梦想。
一番号召后,班上十多位名来自农村同学立即支持,并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家将活动命名为“1家1”全家福送摄影下乡。经费为自筹,活动为公益,义务摄影,照片免费送给山区贫困村民。

在紫云县四大寨乡牛场村为村民拍摄结束后,一家子看见相机显示器里的照片非常喜悦

住在草房里的人家,家里没有一张照片

爷爷、大姑、兄弟俩,这是下乡拍到笑得最开心的一家子,但有着太多的不幸是我们看不到的,图中的哥哥不幸患了先天性心脏病

蛇倮冲村一位90高龄老人满是沧桑的手
600多个家庭有了幸福的“全家福”照片
5月31日至6月3日,郑宇潇和其他8名同学,把自己的零花钱拿出来,一共筹了3300元钱。,随即,大家带上相机、笔记本电脑、相纸来到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箐脚村和西克村。短短三天时间,大家徒步为两个村上百户村民免费拍摄冲洗照片465张,活动受到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还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
“不少村民拿着自己的第一张照片,眼神和话语中流露出无尽的喜悦。”郑宇潇说,随后大家又去到安顺市紫云县、毕节地区赫章县开展了第二次、第三次活动。三次活动,共为4个乡7个边远村庄的村民免费拍摄照片4000余张,打印1354张,让600多个家庭第一次有了一张“全家福”照片,200多位老人、300余名儿童有了生平第一张照片。
“在组织第二次、第三次活动时,自筹经费很困难,师大美术学院得悉后专门支助了2000元。北京一位爱心人士也赶来捐款。三次活动一共耗资10944元。”郑宇潇说。

毕节赫章松林坡白族彝族苗族乡蛇倮冲村,“爸爸,您什么时候回来啊?”

紫云四大寨乡牛场村,很多年轻人已外出打工,这是拍到为数不多的真正的“全家福”

紫云关口村,同学正在给留守老人儿童拍照

村民拿到照片的喜悦

今年六一儿童节,全家福拍摄团队与箐脚村捞河小学学生们共度六一,为每个班级拍摄了一张“全年福”,好奇的小朋友“抢镜头”
一张30元的“照片”
对于郑宇潇来说,他遇到让他永生难忘的故事,是为一位76岁的苗族老人拍照。76岁的苗族老人陈六妹住在边远的山上,房屋是间土屋,除了两张床外,家徒四壁。
听说学生们来拍照,老人赶紧问要多少钱,得悉免费后,她就说自己只拍过一次照,一张小小的照片花居然了30元。
30元一张照片,究竟是一张什么照片?郑宇潇一边好奇,一边暗骂商家黑心,居然连这样的老人都要坑。
老人在床头翻了半天,拿出一个黑色的包,从包内又掏出一张油纸,将油纸打开,从塑料袋内翻出一张小卡片,将她30元拍摄的照片拿给郑宇潇看。郑宇潇一看,原来是身份证,老人将身份证理解成照片了,郑宇潇才发现,老人除了照身份证相外,没有照过一次相。
随后,郑宇潇在老人家门口,从不同角度给老人拍了好几张,看着冲洗出来的大大小小的几张照片。老人先是高兴,然后眼神就定格在手上的照片,一看就是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