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贵州师范大学学子热议“疫情防控思政课”
【作者】宣传部      【日期】2020-03-10 15:38      【点击】

“老师懂我们,好感动!”“老师辛苦了!这堂课收获颇多,胜利一定属于中国!”“不提前返校,听学校安排,在家好好学习,也是对国家的一种贡献……”。3月9日,校领导与全国各地的4万余名师大学子“齐聚云端”,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感受战“疫”力量 坚定“四个自信”》,引来同学们的如潮点赞。

据悉,3月9日起,校党委书记韩卉,校长肖远平,校领导赵守盈、乙引、银熙惠、赵松、陈云坤、罗永祥以及各学院党政负责人、思政课专业教师、辅导员面向学生陆续开展上百场“形势与政策”疫情防控思政宣讲教育。

“屏幕那头的你们,大家还好吗?”3月9日,校党委书记韩卉来到直播间,与来自数学科学学院等学院的同学“相约云端”,与大家聊起“家常”。

“韩书记以线上直播的方式给我们上的疫情防控思政课,让人深刻难忘。”数学科学学院学生杨雄智表示,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当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积极配合防疫工作,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尊重,致敬,爱护,学习“负重前行者”努力为抗疫作出积极贡献。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生郑湘表示,如韩卉老师所说的,此次疫情防控不仅体现出国家的强大,更表现出深深刻在骨子里的中国精神,也注定在我们人生记忆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这场战疫中,平凡的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当天,校长肖远平在授课中表示,虽然大家因专业所限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冲在一线救治病人,但我们在也看到了“95后”“00后”的智慧与担当,希望同学们从中感受中国战疫力量。“肖校长结合疫情时事开展教学,教会我们如何在战‘疫’中成长。”教育学院2018级教育学专业学生李敏表示,在这特殊时期,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听从学校的安排,不给国家添乱,做好自己就是对国家最好的贡献,让我们一起众志成城渡“疫”关。“这场疫情,成为了我人生中一个尤为深刻的烙印,它也是无数中华儿女勠力同心、战胜疫魔的一个燃着生命之火的印记,它更是一种精神,这样的精神要永世传递下去!”教育学院2018级教育学专业学生王畅畅说。

当天,校领导赵守盈、乙引、银熙惠、赵松、陈云坤、罗永祥也各自向面学生开展关于疫情防控思政的“形势与政策”直播授课。

 

 

 

“赵守盈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这堂直播课,让我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中国的大国情怀,大国精神。”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1班学生谢迪表示,中国傲然挺立于世界,勇于担当,敢于奋斗,我们为中国感到骄傲!“在这个共同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赵守盈老师给我们上了这堂形势与政策课,使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一定会战胜病毒!”外国语学院2019级英语3班同学李得琳说。

“上了乙引老师的课,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什么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学生表示,一声呼喊,成千上万名医生离开亲人冒死奔向灾区!一声动员,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快速建成!一个求助,全国人民的数亿善款众多物资捐赠灾区!我们坚信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和不屈是流淌在中华民族血液中。作为中国人民也为之感到自豪。

“听了银熙惠老师对于新冠肺炎情况的分析,让我们更加懂得了如何预防新冠肺炎。”体育学院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曹世操表示,听从安排,疫情期间,不乱窜,不乱跑动。这不仅仅是对自我人生安全的一种保护,更是对全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一种负责。“我们一定坚决响应党和祖国的号召,人人防护,亲身体会如何打赢这场战疫。”体育学院2019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向超说。

赵松老师与学生连线,为他们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及国家所采取的防控与措施。“作为一名大学生,虽不能前往武汉,去帮助那些生病的人,但待在家中,及时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告诉家人及周边的人,让他们也注意病毒防护,也能减轻国家负担,也能为战疫尽一分绵薄之力。”课后,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1班学生屈均妮写下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体会。

“在此特殊时期,陈云坤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直播课,令人终身难忘。”传媒学院学生高方睿表示,这堂直播课,让“禁足”一个多月的我们再次感受到了学校对我们的关心,让人倍感温暖。“课后,我似乎看到了更多星星在夜空中发光发亮,我坚信,疫情即将过去。这一场疫情攻坚战,我们终将获胜。”传媒学院2019级传播学专业学生饶庆盈写下自己的感悟。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历史与政治学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杨群在自己的心得体会中写道,罗永祥老师的这堂思政课,让大家再次回味今年春节不一样的“年味”。疫情发生后,奋战在最前线的最美“逆行者”脸上被戴着口罩压出深深的血印,人民警察值守一线,工人加班加点工作,海外华侨邮寄物资,更多的民众少出门、不出门、不集会,尽自己力做能及的事……每个人都在坚守,每个人都相信,这场“战疫”一定会胜利。待严冬离去、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再相聚。

 

【责任编辑】张皓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