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至19日,应织金县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邀请,挂靠我校并由谢廷秋教授担任会长的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赴织金县送文化下乡,遵循习近平总书记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文艺工作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行动阐释文艺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宗旨,践行党的群众文艺路线。
18日上午,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在织金县县委会议厅举行吴勇文学作品研讨会。会议由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织金县县委副书记陈跃康主持。织金县委常委、副县长姜念、张勇,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李成勇,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马列,织金县文联副主席詹贵祥等出席会议。县文联各协会代表等近百人参会。织金县政协主席袁家艺代表县委、县政协致欢迎辞,并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参会专家学者围绕吴勇的十余部作品展开认真研讨。会长谢廷秋教授、副会长张劲教授、副会长杜国景教授、副会长陈祖君教授、副会长雷智贵、会员陶淑琴副教授、会员王秀花老师等10余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题为《千古乌蒙史诗传》、《激烈壮怀,慷慨悲歌》、《大节千秋》、《〈水西悲歌〉:地域性与民族性兼具的壮丽史诗》、《作为记忆的文学》、《阿波罗光芒之丁宝桢》等发言。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吴勇的作品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以人民文学的生动形式传递了正能量,其作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宣扬了热爱祖国、民族团结的凛然正气,书写了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赢得了听众热烈的掌声。

吴勇文学作品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向织金县文化局捐赠了一批有价值的文学文化书籍,为织金农村书屋增添了新的精神文化食粮。

谢廷秋会长代表学会赠书给织金县文联
期间,中共织金县委书记崔英魁代表县委县政府专程看望了全体与会专家学者。
18日下午,学会会长谢廷秋教授应织金县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在织金县委会议厅织为副科级以上全体干部,举办了题为《贵州传统(生态)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公益讲座。

谢廷秋教授作公益讲座
谢廷秋教授从贵州传统文化的生态意识切入,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非常浓厚而深邃的生态文化意识,中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中饱含着生态文化观,特别是贵州少数民族生态观,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她对贵州各少数民族乡村所呈现的不同生态现象做了深刻而精辟的分析。以黔东南侗寨占里为例,指出少数民族在长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生发了一些具有重要价值的生态观。如占里侗族认为“自然是主人,人类是过客”,对自然生态非常爱护,注重养护山林河泽,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占里的人口生态观也独具特色,他们认为人类对自然的慷慨赠与应心怀感恩,不能过多索取,因而有意识控制人口出生率,每家只生两孩(一男一女),60多年人口零增长。现在,占里侗族人民生活平和,环境优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高度和谐。她最后提出,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应该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只有村民们的文化素质高了,意识到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对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乡村才能真正美丽并把美丽传承给后代。
讲座内容精彩生动,听众反应热烈,与谢廷秋教授作了长时间的互动。讲座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