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学堂前诵国学,端午时节祭屈原。6月2日端午节上午,求是学院师生100余人来到贵阳孔学堂,举行端午节“诗乐屈原”主题纪念活动。求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系的同学们身着唐装汉服、梳着发髻,分鸣筝品茗、琴音骚韵、楚辞世界、志学仪式四个环节举行了主题纪念和诵读国学经典活动。求是学院党委书记战勇,院长张静,党委副书记吴大军、万平,副院长杨晓英、李绿山,文学与新闻传媒系系主任李玉芬,教学督导朱伟华,行政系主任帅永平出席纪念活动。
诵读经典 寄托端午情怀
“‘离骚’者,犹离忧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伴随着抑扬顿挫的整齐诵读,“诗乐屈原”主题纪念活动上午9:30拉开序幕,同学们在古筝的余音绕梁中品茗表演茶道,在如泣如诉的古琴声中吟唱《离骚》,按照传统礼仪祭祀屈原。祭祀礼仪古风古韵,现场气氛庄严肃穆。

文传系学生琴音骚韵诵离骚
帅永平介绍,此次主题纪念活动在贵阳孔学堂和求是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文学与新闻传媒系认真组织策划,邀请专业教师排练指导,组织学生多次排练,精心挑选表演服装道具,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精心准备。
“祭祀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诵读整齐而富有情感,其中穿插的古筝、古琴演奏也恰如其分地营造了气氛,整个活动给人传递着一种深深的爱国情感,让人更加尊崇伟大诗人屈原的爱国情怀。”一位市民在观看完纪念活动后如此说到。
宣讲楚辞 传承国学文化
“学习楚辞文化,就是要我们更深层次理解‘诗乐屈原’的深层次内涵。”祭祀活动结束后,求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系学科建设负责人唐定坤作了《地域文学中的采邑——试说屈原<楚辞>世界的生成》主题讲座,分别从屈原与《楚辞》的地位、楚国的地域文化、文学情感的采邑几方面进行了讲解。

唐定坤做楚辞文化讲座
讲座中,唐定坤引用《楚辞中》中《离骚》、《九歌》等篇目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详细阐述了屈原《楚辞》中的地域文化和爱国情感。唐定坤还引用明代大家刘伯温的诗句“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来倡导大家利用好贵州的地域文化,不断地提升我们的文化自信。
“今天能穿着汉服在孔学堂这个神圣的地方祭拜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我感到非常骄傲。”参与此次纪念活动的文学与新闻传媒系学生黄琴表示。对参与的学生来说,此次活动的筹备、演练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受教育的过程,纪念活动更是让大家感受到了浓郁的节日氛围和爱国情怀,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对自身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祭拜孔子 践行核心价值观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讲座结束,全体师生在孔学堂广场举行了行孔子参拜礼,诵读国学经典《论语》和《大学》主题活动,全体同学与广大市民一起重温和弘扬国学文化。

行孔子参拜礼
在求是学院院长张静看来,学习传承传统文化,不仅仅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所应该做的,其它专业的学生也应该接触一些传统文化,在不断强化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青年。
此次活动展示的不仅是求是学院文传系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成绩,更是求是学院不断强化学风建设的成果展现。近年来,求是学院大力倡导学风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特别是求是学院文学与新闻传媒系大量开展经典诵读,积极弘扬国学文化,成立嘤鸣社、知行国学社等文学社团,开展“阅读•体验”、“四有”、“三会”学风建设工程,唱响了一批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求是学院党委书记战勇接受采访时表示,文化是一所大学的名片,也是一所高校发展的原动力。按照校党委要求,求是学院紧紧卯住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狠抓道德讲堂建设,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落细落小。今天,求是学院文传系的师生能够到作为贵州省道德讲堂总堂的贵阳孔学堂开展活动,说明学院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取得了可喜成绩。学院将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实践活动,以道德讲堂为载体,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院师生中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为学院实现内涵式发展转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筑牢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环境、提供有力道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