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长城站已一个半月,守在南极大洋长城湾边,却没有机会到大海上遨游,原因是重达4吨的象海豹把我们站里的橡皮艇当席梦思睡坏了。按照“南极条约”规定,你还不能找它赔偿,只好自认倒霉了!
终于,今天建军站长向智利科考站连人带船借来了2艘橡皮艇,拖动我们的无动力船坞,从中国首次登陆南极洲的登陆点出发驶向长城湾中部,去完成第30次南极科考项目之一“南极近海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回收维护”的打捞工作。
我坐在橡皮艇里,顾不上欣赏远处漂浮的冰山、近处不时跃出海面的金图企鹅,抓紧向该项目的设计人王项南教授和麻常雷工程师请教。
极地海洋环境监测对于研究极地环境变化及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国家“863”计划支助下,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制了一套极地近岸海洋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将实时测量的极地海洋参数:温度、盐度、深度、PH值、溶解氧、海流等通过网络传送回国。目前,该系统每年都进行回收、维护及再布放作业。迄今,已取得了该海域累计近18个月的数据,为研究南极海洋环境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据项南教授介绍,我们这项技术还是世界领先呢!
看着中智两国科考人员,冒着剌骨的寒风和冰浸的海水,并肩战斗回收设备,我急忙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国际合作和平利用南极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