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南极世界,你们是如何保护这块地球上脆弱的净土呢?这是许多朋友在网上与我常聊到的话题。
1985年,英国科学家在南极发现了臭氧层空洞。通过持续观测,到1997年空洞已高达2000万平方公里以上。该发现真正促进了全世界环保意识的大觉醒。截止到2008年,共有20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150个考察站,50多个常年科考站。按规定,南纬60°以上的区域由“南极条约”的缔约国和协商国来管理,而非联合国。根据“南极条约”规定:明文禁止在南极从事军事活动,冻结任何形式的领土要求,保护南极生态环境,成员国之间有权相互进入考察站视察监督。1985年,中国正式成为40个“南极条约”成员国之一,处理好科考站产生的生活垃圾和建筑材料,恢复南极地貌,是关系一个国家名声和形象的大问题。
我们第30次科考队员一进入长城站,在老队员的言传身教下,很快树立了强烈的环保意识。垃圾按类收集,能烧的焚烧掉,不能烧的装入集装箱由雪龙号运回国处理,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一切按国际条约办理。受老队员的影响,我们也尽量少产生废物污水。还好,南极没有PM2.5,衬衣穿了两周都不见脏;到野外工作,见到垃圾,哪怕是指头大小的塑料泡膜,也会拾起带回站内处理。我想,这也是人生完美人格的一次升华吧!
据近期研究表明:目前对南极造成最大的环境破坏是旅游,南极旅游造成了大量污染,如垃圾、噪声、痕迹污染。
上篇答案:有度夏和越冬队员的站称为常年站,没有越冬队员的站称为非常年站。
本篇问题:何谓痕迹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