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谢萍在我校综合大楼三楼团体心理辅导室为5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培教师进行了以“新时期背景下的师德建设”为主题的培训。
谢萍指出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位置和责任。她举了马斯洛的“改变流程”和“空杯心态”的例子来说明心态决定一切,她说:“世界是内心的影子,你的内心世界是怎样,你眼中的世界便是怎样。”
谢萍认为新时期师德现状是“在夹缝中思考”,面对这样的现状,其应对方法便是在美德中培养美德。“没有爱就没有一切,”将爱贯穿教育工作的始终,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撒满爱的阳光,这是身为一名教师应该做到的事情。她就几个月前发生的教师体罚学生的例子分析了教师师德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指出目前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教育功利化”,教师在教学中越来越注重表面的东西,忽略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由于一些教师的不正确教育方法,使部分孩子患上了“师源性心理障碍”。面对着升学率等压力,部分教师也患有心理疾病。
谢萍指出,面对这样的现象,教师们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反省自身。“职德赢天下”,职业心态道德是专业特定技能的基础。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的权威性不断被挑战,因此教师更应该善于学习,跟上时代的脚步。
她认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应该具备体贴、诚实、负责、平和、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还要学会尊重、感恩、宽容和严格,严格并非苛刻地对待学生,而是要做到“严格有度、严格有理、严格有方、严格有恒。”平等地对待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
最后,谢萍说社会需要高素质的老师,我们需要改变。在讲座过程中,她运用大量生动活泼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链接:谢萍,女,1967年出生,汉族,副教授,1988年7月毕业于贵州大学哲学系后一直从事管理学、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公开发表了论文十七篇,编著论著《公共关系学》一书,其中《从公众心理需求看企业公关策划》、《有效演讲技巧》等四篇论文为发表于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