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杰出女科学家走进我校与大学生零距离对话
【作者】本网记者 文/罗亚萍 许敏 图/龙代兵 杨荣文      【日期】2013-05-27 17:36      【点击】

作为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的系列活动之一,5月25日,“女科学家进校园”活动走进我校。中国老、中、青三代女科学家刘恕、郑晓静、吴嘉炜,分别就各自领域取得的成就、女性科技工作者的发展与我校学子零距离对话,进行了面对面交流。1000多师生聆听报告,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邹克扬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贵州省政协副主席、副校长谢晓尧致欢迎辞。他说,“女科学家进校园”是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能使我们认识到“科学无关乎性别,科研从不分男女”的真谛。纵览古今中外,正是因为女科学家们独特的视角,使得冰冷的科学变得温润;正是因为女科学家们巾帼不让须眉的人生态度,使得平凡的学科产生各种奇迹;正是因为有追求真理、渴望真知的女科学家们,才顶起了科学和世界一半的天空。科学的道路艰难坎坷,而女科学家们的科研之路同样荆棘密布。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加敬重各位女科学家们对信念、理想的执着追求,更加钦佩她们自信、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希望广大师生员工牢牢把握住这次难得的机会,虚心地向各位女科学家学习请教,以她们为榜样,树立远大的理想,积极投身科技事业,勇攀科学高峰,开拓辉煌人生,为国家和社会奉献智慧和力量。

谢晓尧还代表我校为三位科学家颁发了客座教授聘书。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长、《中国科技教育》杂志社社长、中国沙漠及沙漠化治理和资源保护专家刘恕,就当前防止荒漠化问题的新思维、新观点、荒漠地区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作专题报告。刘恕从当前荒漠化面临的难题、世界防止荒漠化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及以全球视角对未来全球荒漠化治理和干旱农业的展望三方面,对荒漠化的基本概念、防止荒漠化工作的反思、以及如何合理利用荒漠资源开展沙产业等问题,向广大师生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郑晓静主要从事板壳非线性固体力学、电磁固体力学和风沙环境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她以一组生动的图片为开场,为大家详尽细致地讲述了沙尘暴天气及对环境的巨大恶劣影响。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吴嘉炜开展生物大分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她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师生们领略结构生物学家如何利用由无数相同蛋白质分子组成的晶体推演出该蛋白质的三位空间结构,进而了解这些蛋白质是如何行使其生理功能的。

三位科学同时从自身的成长历程教会大学生们如何自强、奋斗和奉献。

本次女科学家进校园活动由中国科协常委会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牵头,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科协发展研究中心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贵州省科协、贵州省妇联协办。

相关链接

刘恕研究员是我国较早留学归来报效祖国的科研人员。她先后被聘为兰州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校兼职教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防治沙漠化顾问组成员。1960年起参与“沙坡头铁路固沙研究试验”专题研究,成为该项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奖人之一。曾发表《沙漠化生态学基础》等多篇论文及独著,合作完成《中国沙漠概论》、《中国北方地区沙漠化过程及其治理区划》、《中国的沙漠化及其治理》、《解读沙产业》、《认知沙产业、践行沙产业》等多部专著。1978年起从事沙漠化防治研究,是我国沙漠化研究的开拓者及学科带头人。曾历任甘肃省副省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常委、副主席,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文史委员会副主任。

郑晓静院士长期从事弹性力学、电磁材料结构力学和风沙环境力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在非线性圆薄板方程精确求解、电磁固体力学和风沙环境力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发表学术期刊论文21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4部。1988年获首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7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国际电工电子协会应用超导委员会颁发的年度最佳贡献论文奖;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此外,还曾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联合授予的“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吴嘉炜教授长期从事分子酶学、蛋白质化学以及结构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先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50多篇研究论文。博士及博士后工作期间,先后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第一作者论文 9 篇。回国后建立了结构生物化学实验室,获得杰出青年基金、科技部 973 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等的支持,已在有关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十余篇。2011年入选“第八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2012年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责任编辑】王强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