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人文社科基地建设,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5月24日下午,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一行莅临我校就深入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人文社科基地建设等情况进行调研,并在田家炳教育书院三楼三会议室召开调研会。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杨光、副司长张东刚、规划处处长徐青森,办公厅秘书蒋琦;贵州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霍健康,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方仕平,教育厅办公室主任宋广强、社政处处长鲁源安;我校党委书记蒲芝权,校长伍鹏程,省政协副主席、副校长谢晓尧,校党委副书记邓惠宾、褚光荣,副校长蔡永生、吕国富出席调研会。我校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文科学院院长,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负责人参加。调研会由蔡永生主持。

会议现场

李卫红副部长讲话
汇报会上,谢晓尧首先介绍了我校师资队伍、科研教学、花溪新校区建设以及博士学位立项建设等情况。他指出,我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结构正在不断完善;学科专业齐全,形成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多科性学科布局;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高、功能强,基于公共数据平台的数字化校园网络覆盖全校;学校注重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先后与美国、英国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与交流关系。同时,他还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突出特色,推动跨越,不断创新,为建设教师教育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谢晓尧副主席致辞

伍鹏程校长汇报工作
伍鹏程汇报了我校人文社科工作和社科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他说,我校人文社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在贵州省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上级各有关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人文社科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我校博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通过验收后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汉语言文学和地理科学等学科点上招生,届时将成为贵州省唯一有人文社科博士点的高校;2011年,我校获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一项,实现了我省、我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的零突破。我校人文社科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与省外兄弟院校作比较,差距仍然十分明显;二是高水平的学术领军人才极为匮乏,“单兵作战”的现象较为严重,有效的科研团队有待形成;三是高端科研项目明显不够;四是高水平的研究平台明显缺乏;五是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明显不多;六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
伍鹏程希望教育部能够重点帮扶我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博士授权单位等方面的建设,以利于提高我校的科研管理水平,使我校人文社科事业能跃上新的台阶,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在听取汇报后,李卫红对我校人文社科研究工作表示充分肯定。她说,贵州师范大学建校历史悠久,办学环境和办学质量一流,在促进贵州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基础理论研究扎实,对外交流广泛深入,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发展。学校要加强整合优势资源,抓住难得机遇,迎接新挑战,实现更高水平的跨越。
在深入分析我校人文社科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后,李卫红表示,学校应当积极行动起来,抓住发展机遇,分析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和学校自身优势,总结七十多年的办学经验,找准社会发展定位,从整体上思考,统筹规划,认真对待工作,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同时她希望,学校能够多学习国内外同行业大学的优点,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坚定不移的推动“走出去”战略,学其所长,学为我用,不断加强人文社科基地管理建设,在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的跨越,进一步分析学科优势,明确当前面临的形势,找准突破点;统筹学科建设,加强学科资源整合;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动员全校力量,促进我校更好发展。
会前,李卫红一行视察了我校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在认真听取基地负责人简单讲解后,她指出,学校应抓住这一特色平台,发挥其资源优势,更好地促进学校乃至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壮大。

李卫红副部长翻阅材料

李卫红副部长一行视察喀斯特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与会领导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