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下午,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协议(2011—2015年)签字仪式在田家炳教育书院三楼多功能厅举行。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蒙启良,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助理宋毅,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工会主席代其平出席会议并讲话。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蒲芝权致欢迎辞。厦门大学副校长赖虹凯与贵州师范大学校长伍鹏程代表双方签署协议。伍鹏程主持会议。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蔡永生介绍对口支援工作有关情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综合处谢木火同志,厦门大学校长助理庄宗明,贵州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蔡志坚以及我校领导邓惠宾、邹克扬、褚光荣、李存雄、刘肇军参加会议。
.jpg)
签字仪式
.jpg)
厦门大学副校长赖虹凯(右)与贵州师范大学校长伍鹏程代表双方签署协议
蒙启良在讲话中指出,五年来,厦门大学针对西部贵州高等教育实际、针对贵州师范大学的办学实际,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从办学理念、治学态度、先进管理经验等方面给予了贵州师范大学极大的支持和帮助,使贵州师范大学在教学水平、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管理水平、公共平台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得到了中央领导、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评价。他表示,目前,正在广泛征求意见的《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将进一步加强高校对口支援工作,争取更多的国内著名高校与我省开展对口支援,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对口支援工作的支持。他希望,厦门大学在今后几年的帮扶过程中,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将科学的办学理念、崇高的大学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宝贵的管理经验带给贵州的同行,推进贵州师范大学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管理水平等四个方面的显著提升,促进贵州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贵州人民将铭记厦门大学作出的无私援助和奉献。他要求,贵州师范大学要更加主动与厦门大学加强联系,虚心向厦门大学学习,在办学水平、培养质量上实现一次飞跃,为贵州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蒙启良副省长发表讲话
朱之文充分肯定了对口支援工作取得的成绩,他指出,过去五年,两校加强领导,完善对口支援机制,规范相关制度,抓住龙头,突出资源建设重点,瞄准市场需求,加强合作,进行多种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互惠互利,加强资源共享,使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强调,今后五年的对口支援工作必须在“四个显著提升”上下功夫,即显著提升师资队伍水平、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科研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管理水平。

厦门大学党委书记朱之文发表讲话
宋毅在讲话中指出,2006年至今,两校密切合作,对口支援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此时,我们不能忘记“牵红线”的陈至立副委员长,不能忘记厦门大学的默默奉献,不能忘记师大人“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奋进精神,更不能忘记贵州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五年来,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开辟了“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的金光大道,提供了宝贵的示范经验。“十二五”时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关键时期,相信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的关心支持下,双方一定能够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贵州师范大学办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助理宋毅致辞
代其平在讲话时说,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这是贵州师范大学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历史机遇,也是厦门大学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教育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长期以来,贵州师范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希望贵州师范大学紧紧抓住这个机遇,全力运用好这个机遇,将学校的办学实力进一步推向新的台阶。

贵州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省教育工会主席代其平讲话
蒲芝权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和全校师生员工对厦门大学多年来的无私援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五年来,在教育部的关怀和指导下,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贵州省教育厅的具体帮助下,我们认真分析自身的差距与薄弱环节,积极与厦门大学沟通联系,按照“合作有基础、优势能发挥、工作相对应、对接有项目、辐射得扩展”的要求,真诚向厦门大学学习,切实做到认识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和经费到位,充分利用厦门大学提供的优质资源和良好条件,按照“软件契合、硬件跟进、由浅入深,从上到下”的思路,切实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促进我校各项工作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和健康发展。五年来,厦门大学在对口支援工作中急我所急、援我所需、无私奉献,按照“动真情、使实劲、重实效”要求,充分运用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对我校在人才培养质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科研基地建设、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科研课题申报、公共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了真诚的帮助和积极的支持。他表示,未来的五年里,我们将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扶持机遇,进一步提高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教育部对口支援工作提出的新精神、新要求,以“三对接一下移”思路,做好管理、载体、情感的对接和工作重心的下移工作,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精心搭建对口支援平台,在厦门大学的悉心指导和帮助下,进一步推动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显著提升,不断增强贵州师范大学的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贵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蒲芝权致辞
伍鹏程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协议(2011—2015年)成功签署,标志着对口支援工作又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必将成为两校对口支援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我们坚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指导下,对口支援工作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必将成为“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工作的典范。我校将以此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和契机,大力弘扬“爱国、奉献、敬业、自强”的大学精神,始终秉持“慎思笃行,博学致新”的校训,坚定传承优秀的校园文化传统,在厦门大学的帮助下,不断加快内涵发展步伐,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办人民满意的大学,为贵州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多做贡献。

贵州师范大学校长伍鹏程主持会议
蔡永生介绍了对口支援工作的有关情况。他指出,五年来,厦门大学积极调动上下各方资源,群力群策,按照《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协议》和两校例会上达成的共识顺利组织实施,努力促成各种资源向我校输出,使我校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学及人才培养、管理水平、科研等各方面工作都取得较为明显的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他希望,在签订第二个五年对口支援协议之际,两校要以2009年11月26日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工作会议为契机,结合教育部文件精神,切实落实两校联合制定的《厦门大学 贵州师范大学落实“四个显著提升”对口支援工作实施方案》,按照两校即将签订的协议要求,进一步加强沟通,不断创新对口支援机制,逐步落实各个对口支援项目,力争在更多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果实。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蔡永生介绍对口支援工作情况

签字仪式现场

与会领导和嘉宾合影留念
签字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观看了厦门大学对口支援贵州师范大学视频片《山海风流写春秋(2006——2010年)》,参观了图书馆和校史陈列室,观看了在我校国际音乐厅举行的小型音乐会。

与会领导参观图书馆

与会领导参观校史陈列室

音乐汇报演出
参加签字仪式的还有双方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我校对口支援领导小组成员及办公室成员,各学院、教学部党政主要负责人以及师生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