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几年来,青年志愿者组织在全国蓬勃发展,一批批志愿者奔赴祖国的大江南北,用自己的一份爱心浇灌着一方热土。为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我校于2003年12月创建“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七年时间,青年志愿者始终坚持“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志愿者精神,无私奉献、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近日,我校“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荣获“全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揭秘:
贵州师范大学“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联合会
贵州师范大学“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英文名:The Ambassador of Sunlight ,The youth Volunteer Union of Guizhou NormalUniversity.)创建于2003年12月。“阳光”象征着无限的潜能、勃勃生机和旺盛的生命力,“使者”是无私奉献、交流合作、促进发展的象征,“阳光使者”象征着奉献青春、播洒希望、传递爱心。联会的宗旨是“兴教助学、扶贫解困、奉献爱心、树立新风”,奉行和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和精神。通过组织有志于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广大在校青年学生,为他人和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奉献社会的意识,协助完善社会保障事业,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实现办公中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全校19个学院均设立青分会,并在学院内设立班级青分站或班级志愿者服务队,逐步实现“联会办公中心——青分会——青分站/服务队”的三级管理模式。目前,我校注册在册的青年志愿者达到13000多名,占全校本专科学生总人数的50%以上。
聚焦访谈:
不断创新与发展,争做合格志愿者
我校“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荣获“全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学校是凭借什么脱颖而出?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开展的品牌活动的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近日,记者采访了师大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负责人肖蓉。
记者:许多青年志愿者团体参加了此次“全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称号的评比。请问学校是凭借什么从中脱颖而出,获得该荣誉称号的?
肖蓉: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把志愿服务同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校园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内容,打造志愿服务品牌。我觉得能够获得此次殊荣称号,主要是我们的管理和品牌活动的创建与其他团体有着较大的差别。我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作为一个单独的机构存在,实现了办公中心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这在全省实为少数。而其他高校的青年志愿者则是校学生会下设的一个机构,称谓是协会。无论是开展活动的规模、内容及质量,均与我们的品牌活动有着较大的差距。这两点优势使我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能够在众多团体中脱颖而出。
记者:您刚刚提到我校青年志愿者联合会开展的品牌活动,它的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
肖蓉:我校青年联合会开展品牌活动的内容是以“助残服务”、“义务家教”、“真情空间”、“校园文明建设”、“‘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同发展”等为主题的常规活动。同时,依托所学专业特色,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月、科技活动周、“让美丽常驻师大”文明活动、“共沐蓝天碧水·共享绿树鲜花”志愿服务系列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周、以“牵手爱心·共享阳光”、“优美校园·共享阳光”、“青春播撒阳光·爱心共建和谐”等为主题的青年志愿者活动月活动。
品牌活动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依托学院特色,开展专业服务。依托我校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特色开展“义务家电维修”活动;全校青年志愿者共同参加“关爱农民工子女”义务支教活动;组织志愿者定期到敬老院开展“夕阳无限好——关爱老人”系列活动,为老人做健康体检,送文艺节目等。(二)积极响应号召,投身专项活动。大力推进“三下乡”、“春晖行动——我与家乡共发展”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中国援非海外志愿者行动;积极配合贵阳市组织开展“三创一办”活动。
记者:您认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志愿者应该怎样做呢?
肖蓉: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应该符合以下标准:第一,需要有爱心,它的存在标志着一个志愿者是否甘于奉献、热心服务、帮助他人、关爱他人,是否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能够肩负起历史使命。第二,需要有良好的综合能力。能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胜任一份工作,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例如沟通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第三,需要有团结的精神。每一个集体或者团体内部人员的合作与交流需要用共同的理念精神——团结。容易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号召力,更能够促使这一个集体不断地向前发展,不断地创新。
我校的部分青分会与宝山校区附近的旭东小学结成了志愿服务基地,百余名师范类学生参加过该校开展的志愿支教活动。记者采访了旭东小学曹校长。
记者:据了解,我校的志愿者曾到贵校开展过支教等一系列活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参与到志愿支教中来,您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曹校长:首先,很感谢师大学生志愿者选择我校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例如他们的书法展示、舞蹈表演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校学生的发展。同时,我为师大学生志愿者乐于奉献的精神感到高兴,为他们执着向上的意志感到欣慰。每周安排了一节课,虽然只是副科课,但他们始终坚持从不迟到、从不旷课。这对于生活在浮躁年代的青年大学生来说已经很不容易了。在此过程中,丰富了我们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眼界,学到了在校老师不会教授的一些内容。我希望以后有更多师大的学生志愿者来我校开展活动。
记者:通过我校志愿者在贵校开展的一些列活动,你对我校的志愿者有什么样的建议?
曹校长:作为一名志愿者必须拥有责任心、爱心、吃苦耐劳的精神。通过师大学生志愿者在我校开展活动期间的表现,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做到:第一,志愿者应该经过培训、严格筛选,达到支教的水平。第二,志愿者人员需要固定。一方面可以使志愿者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完善自我;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校学生能够很快适应新的教育方式和多变的教学环境。
一线透视:
青春播撒阳光,爱心布满人间
各学院青分会结合自己的专业所长,开展了诸多有意义、有特色的活动。
教育与科学学院青分会组织青年志愿者自2006年9月起分别在贵阳市照壁学校、陪基学校、黔春学校和青青学校四所农民工子弟学校开展了长期的义务支教服务活动。截止2010年3月,参与义务支教的师生共有500余人,进行了7000余次的义务支教。
文学院青分会于2008年3月正式启动了贵阳市白云区——白云三小的“阳光支教”活动。发挥文学院各专业优势,开展主题班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献爱心、长才干”为活动宗旨,学以致用,提高“阳光使者”青年志愿者的社会实践能力,真正做到“社会服务、奉献爱心”。
法学院青分会开展了“法与文明同行”的特色活动,结合法学院专业特色面向广大在校大学生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力求在社会中营造出人人知法、懂法、用法的文明氛围,共创文明校园。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历史与政治学院、地理与环境工程学院等多个学院开展走进敬老院,关爱老年人的活动,用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给孤独的老人带去了愉悦和关怀,赢得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生命科学学院青年志愿者青分会已成立三周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志愿者们开展了一系列志愿者活动。结合专业特色,于2009年12月1日,第22个世界艾滋病日当天举办了以“珍惜生命,爱在行动”为主题的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活动。08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杨宇琳在自己的“心得体会”中写道:“参加志愿者活动,磨炼了我的意志,培养了我们理论与实际结合应用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实现了社会实践活动中“服务社会、锻炼能力”的目标。坚持以追求进步、刻苦求知为前进的方向,肩负起报效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不断地完善自我,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