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比干劲,比奉献,比质量,比效率
【作者】文/刘美伶 图/王建建      【日期】2011-04-18 00:00      【点击】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校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整理工作,切实提高我校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水平,参与档案整理工作的党员同志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创先争优,在整个工作中比干劲、比奉献,在材料审核、鉴别、修善、分类、编目和装订等各个工作环节比质量、比效率,为干部人事工作提供更真实、更准确、更高效的服务作出了贡献。

早在2010年3月校党委便已开始部署和安排档案整理工作,并专门从机关职能部门、新进辅导员中抽调精干人员利用周末和暑假完成了历史遗留档案库房清理、干部个人档案材料查缺和逐一登记工作。11月,校党委下发文件就相关工作进行安排、再部署,明确时间进度表。此外,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学校特别成立以校党委书记蒲之权为组长的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集中审核完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对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进行分工,明确责任,并从各学院、各单位的党员教师中抽调24名骨干组成工作组参与整理工作。为了使工作人员和各单位联络员迅速提高档案工作业务能力,增强法律意识和政治观念,确保工作质量,按期完成工作任务,校党委还专门聘请省委组织部负责干部人事档案的专家开展业务培训和业务指导,校党委副书记邓惠宾同志亲做动员和纪律培训。期间,校党委副书记邓惠宾、组织部部长吴涛等领导曾多次亲临现场,看望和慰问坚守工作一线的同志,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协调档案整理工作中面临的各种困难。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纪律性、原则行很强的工作。敢于坚持原则,按规律办事,既是保护干部和干部自我保护的重要方法,也是保证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真实有效的关键。这次档案工作涉及的档案多达2000多卷,涉及全校所有在岗职工,专兼职参与档案集中审核完善工作的人员(含联络员)达60多人。鉴于档案整理工作的特殊性和严肃性,学校就整理工作提出严格纪律要求和监督措施,为档案整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保证。首先,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人事档案工作涉及教职工的隐私,关乎每一个教职工的切身权益,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处处小心,时时留意。学校按照党委的要求严格执行工作登记制度和责任倒查制度,将工作任务分配到个人,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本单位开展干部人事档案目标管理审核完善工作的第一负责人,本着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干部负责的态度,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相关工作部门在材料收集、归档、整理、保管、转递等环节中层层把关,敢于坚持原则,自觉抵制违反档案管理规定和制度的行为。其次,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工作。各基层党委(党总支)、各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干部人事档案集中完善工作的意义、内容、责任、要求和具体措施等传达到每个干部职工,耐心做好干部职工的解释和思想工作,主动化解矛盾,争取干部职工对这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再次,建立完善奖惩机制。对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责任人和个人进行表扬,对不按期完成的进行谈话和批评教育等。

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政策性强、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程序复杂,任务重、时间紧。2010年9月,我校完成12000余卷干部人事档案的集中审核工作,检查出不规范、不完整的记录4万余条。2011年3月完成校对、修善、鉴别、分责和编目工作,现进入冲刺阶段。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与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奉献精神密不可分。

在整理档案过程中,一幕幕感人的现象经常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档案室,老师们每天“沐浴”着档案的霉臭味和消毒水的味道,有的老师由于不适应这种“奇特”味道而发生皮疹,奇痒难耐,但他们只能坚毅的忍受着,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以转移注意力。无论在暑假还是寒假,当别的老师在享受自己的假期时,他们却起早贪黑地忙碌着。档案馆杜梅英老师说:“整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十分辛苦,日工作时间最长达到15小时,没有周末,没有假期,没有报酬,有的同志是学院工作和档案工作两不误,往往是学院与档案馆两头跑,白天在本单位工作,晚上去档案馆加班。尽管如此,老师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有的老师一直带病坚持工作,从不因为身体不适而对工作打折扣;有的老师子女正值高考,他们却无法陪伴在孩子身边给予更多帮助;有的年轻女老师怀有身孕也不退缩,坚持参加工作;有的老师放弃婚假把精力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等等。他们把对家人的亏欠转化为工作动力,把委屈埋在心里,把笑容挂在脸上,在工作中比干劲、比奉献、比质量、比效率,努力做好每一份档案。他们用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甘于奉献的精神,敢于吃苦的工作作风诠释平凡共产党员的不平凡,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学校干部人事档案整理工作得以优质、按时地完成。

 

 

【责任编辑】马发亮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