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11年第六次学习(扩大)会议
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考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
【作者】文/李永昌 阮飞燕 图/黄廷富      【日期】2011-05-20 00:00      【点击】

5月18日,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11年第六次学习(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5月8日至11日在我省考察指导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强调,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在“十二五”起步之年、关键之年迈好步。校党委书记蒲芝权要求各基层党委要抓好学习,贯彻落实讲话精神,做好全面学习安排。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伍鹏程,校党委副书记邓惠宾、褚光荣,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蔡永生、吕国富出席会议。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教学部)党委(党总支)书记列席学习。会议由校党委书记蒲芝权主持。

会上,邓惠宾全文传达了习近平重要讲话。

蒲芝权作主题发言,他指出,习近平同志这次来贵州考察,带来了党中央和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人民的亲切关怀,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今年全国“两会”精神,紧紧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贵州省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去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考察指导,对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是一次有力的推进。习近平同志在考察期间,翻山越岭、不辞辛劳,深入黔西南州、黔南州和贵阳市的民族村寨、田间地头、林场、工矿企业、城市社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调研,深入工人、农民家中走访慰问,亲切看望各族干部群众,了解各方面情况,这种亲民、平和、务实风范,清廉、敬业、吃苦作风,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利益敬业奉献的精神,身体力行、带头践行党的优良作风,使我们深受感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习近平同志的讲话,站在全局高度,内涵丰富、言真意切、语重心长,有很深的理论内涵,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充分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指示要求,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我们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完善发展思路,实现科学发展,做好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学校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讲话精神,蒲芝权要求:一要加强学习,及时组织学习传达、领会把握讲话精神。基层党委(党总支)要及时组织广大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讲话精神;要结合自身的专业、学科特点开展学习,对讲话中提出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开展专题研讨,力争形成一些初步的学习成果;校纪委、组织部、宣传部要加强对各单位学习情况的指导、督促和监察。二要紧紧把握学校发展机遇,深入思考、积极探索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措施和办法。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教育,先后出台了与高等教育紧密相关的“科技”、“人才” 、“教育” 三个中长期规划;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扶贫开发和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西部地方高校优势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等,这些都为我们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学校要调整办学思路,非师范专业要紧密联系国家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为导向,做好充分的准备,抓住和用好机遇。三要加强对普通高校党建工作条列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高校党建的新思路、新举措。高校党的建设是高校各项事业顺利前进的重要保证。要深入抓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突出抓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习和研究,推动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推进学校民主政治生活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使广大干部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要加强干部培养选拔和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学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四要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和离校工作。就业是民生之本,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广大毕业生的前途和命运、毕业生家庭的根本利益,要切实抓好、抓细。要深入他们中间,关爱每一个毕业生,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加强他们思想教育,加深他们对母校的感情,要把毕业生对母校感情作为检验学校教学工作是否取得成效的试金石。

最后,蒲芝权强调,高校的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上,建设西部一流的教师教育培养培训基地和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性大学是我校的奋斗目标。要实现学校奋斗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面临的关键任务。学校作为一所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积极应对挑战,紧紧把握机遇,继承优良传统和挖掘优质办学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在构建教师教育培养培训基地、理工科实习实训基地、艺术专业实践基地等方面,走出一条师范院校探索、引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各学院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办学途径,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地方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科技处和社科处要紧密结合学生科研工作实际,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科研工作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进一步推进学生科研,形成特色。

会议现场

【责任编辑】敖海华

版权所有:贵州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     Copyright© 2019     贵州师范大学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信箱:gzsfdx2010@sin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