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3日,喀斯特与环境地学学术研讨会在田家炳教育书院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师范大学名誉校长卢耀如,贵州省教育工会主席代其平,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贵州大学、我校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等专家、教授,我校校长伍鹏程,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邹克扬出席会议。各学校相关学院师生参加研讨会。研讨会开幕式由邹克扬主持,伍鹏程致欢迎辞。
研讨会分为上下两场,分别由我校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院长熊康宁和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安裕伦主持。
开幕式上播放了纪录片《地苑赤字——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耀如》,为我们展示了卢院士对地质科学和工作孜孜不倦的一生,正如其座右铭:九州圆月壮志明,矢志地址永不悔。
研讨会上,卢院士结合自身五十年的地质科学研究,给我们带来一场题为《对岩溶地区今后开发利用水资源及建设和谐自然环境的建议——从西南旱情的思考》的学术报告。他从七个方面对我国西南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及如何开发利用作了论述:旱灾的概况、旱灾害分析、西南水资源概况、西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西南地区水资源开发的基本对策、西南地区水资源开发的重要措施、今后西南地区水资源开发的几个建议,并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展示科研的过程和成果。他认为,西南地区应当将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及防治石漠化三项一体来考虑。他说,自然界对于人类生存的有益资源都具有有限性、相对性、生态性三个特性。应当合理调蓄地表水和地下水,才能合理开发岩溶暗河洞穴水资源。
香港大学章典教授作《气候变化、人口崩溃与马尔萨斯理论》、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研究员周平根作《智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教授徐光祥作《索风营水电工程水库岩溶渗漏勘查技术》、贵州大学教授宋建波作《大射电望远镜贵州选址理论与方法》、 中国地质科学院雷明堂作《岩溶塌陷发育特点与应急处置》、中国科学院王世杰作《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过程与机理》、我校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熊康宁教授作《地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就报告会中的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交换彼此的想法和意见。
报告会后,卢耀如院士对我校博士点申博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增加喀斯特研究地区,不要仅局限在贵州,把它扩大到整个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研究;二是增加室内与室外及体现特色的实验设备,以此增强对外吸引力;三是把沙漠化与水资源保护联系起来。抓紧进行世界自然遗产第三期申报工作和加强与各大研究所的交流。